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金融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与地区收入差距

发布时间:2017-10-27 12:30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与地区收入差距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发展不平衡 教育不平等 地区收入差距 VAR模型


【摘要】:金融发展不平衡是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运用中国1978~2007年的时序数据,在VAR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和地区间教育不平等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2)不论对于长期还是短期而言,金融发展不平衡和教育不平等均会拉大地区收入差距;(3)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是城镇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教育不平等是城镇地区收入差异的双向格兰杰原因,是农村地区收入差异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因此,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缩小地区差距,应从解决金融发展的地区间非均衡问题和教育不平等问题着手。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关键词】金融发展不平衡 教育不平等 地区收入差距 VAR模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06JA7901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2009BJJ21)
【分类号】:G521;F12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过去近30年中国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种快速增长掩盖下的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为23622.73元,最低的甘肃为10012.34元,两者相差近2.3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方面,最高的上海市为10144.6元,最低的贵州省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国;张红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1952-2007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2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3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4 郭兆淮;论所有制结构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05期

5 赵伟;区际开放:左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J];经济学家;2001年05期

6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8 王纪全;张晓燕;刘全胜;;中国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年06期

9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苏士儒;段成东;;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宁夏为例[J];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10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3 杨蕊;娜娜;;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4 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5 陈文江;周亚平;;西部问题与“东部主义”——一种基于“依附理论”的分析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跃,王天龙;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杨元泽;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么?——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余康;郭萍;;第三产业地区间差距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9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8[J];保险研究;2009年12期

10 李靖宇,杨海峰;关于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现实论证[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6[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6 李秀敏;赵晓旭;朱艳艳;;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A];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志强;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徐万一;人力资本结构作用和政府教育投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晓妮;我国转型期劳动力与工资状况分析及工业化道路选择[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琪;滕建州;;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07期

2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3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4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年04期

6 谢平;;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11期

7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8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9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10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汝莉;我所理解的“教育平等”[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2 余吉祥;陶秀玲;;收入结构变化与中国农村地区差距的演进[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9期

3 吉尔特·骓森;海提·戴科斯;黄觉;;荷兰的社会经济政策与教育中的种族不平等[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4期

4 谢童伟;张锦华;吴方卫;;中国教育省际差距收敛分析及教育投入体制效应评价与改进——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5 冯云;王维国;;教育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6 陈初越;“教育公平改革"风雷隐动[J];基础教育;2005年09期

7 王云多;;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娜;;信息时代协同教育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9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10 张本飞;;人力资本“均化”对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俊;;我国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尹继东;王秀芝;;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中部地区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蔡继明;;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 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根源和对策[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8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家鹏;;“金砖四国”教育平等程度与高等教育竞争力关系的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连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特征及应对[N];人民日报;2009年

2 早报记者 金蓓蕾;“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首先要改变城乡教育不平等”[N];东方早报;2010年

3 定军;上海西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超10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鲁君;正视重点大学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困境[N];工人日报;2005年

5 小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将持续扩大[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刘培玲;在市场中解决差距[N];中国特产报;2002年

7 特约评论员 顾昕;“义务教育行政化”导致教育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王庆;城市化故事:一个国家,三个经济体[N];南方周末;2010年

9 方玉;贫富差距中国惊叹号[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安尊华;促进教育公平[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兆祺;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董立锋;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适度性测度与预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8年

5 张健;我国省际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的经验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袁冬梅;对外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藕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修岩;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吴建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2 尹志超;公共文化资本与城乡教育不平等[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玲玲;中国出口贸易内部结构差异与地区收入差距[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斌;金融发展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杨焕;对外贸易、产业集聚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文娟秀;FDI对国内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7 包焱;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制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冯晓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田孟;从全要素生产率看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3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3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