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培养机制的研究——以大学生村官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培养机制的研究——以大学生村官为视角
【摘要】:大学生村官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做村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途径,但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中暴露出的一些缺陷表明:这一制度的推行和完善还急需高等教育建立相应的、有效的就业心理培养机制,大学生村官的社会适应能力还亟待提高。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就业心理机制 高等教育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就业困境下大学生心理机制研究——以大学生村官为视角”(S0903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2;G647.38
【正文快照】: 当前,大学从精英教育迅速转变为大众教育,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众所周知。大学生做村官作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一、大学生村官热的社会背景大学生村官是因应大学生就业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郝楠;;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余靖;;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彭振芳;林秀梅;;论农村贫困文化及其扬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光甫;;农民工体制与农民工的现代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侯志阳;;一个文化社会学的新视角:管窥农村养老文化的困境与出路[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榕芳;;新时期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朝银;;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卢晓梅;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4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骆意;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翼;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万果;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明月;儒家文化视野下当代高校师生冲突现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翼;“80后”青年离婚现象的道德拷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钢音;洪叶;;贵州高等艺术教育中引入文化产业的意义及实践[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2 张曦;杜磊;王进;;和谐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3 廖信伟;谢云天;;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困境及其长效机制的构建[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4 夏雨;;浅谈民间美术在高校传承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5 李瑞山;;略谈母语高等教育的意义[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6 牛菲;;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大舞台;2011年08期
7 李燕;;人生一切皆有可能——评影片《录取通知》中的跨文化元素[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8 冯石岗;赵洪玲;;高校英语教学须重视德育渗透[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9 何军;;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10 孔莹;;试论人文素质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栾奕;;高等院校开办医学编辑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A];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报刊主编和编辑岗位资格培训班讲义[C];2005年
7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我见——高等音乐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若干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力;秦和:为学生提供最负责的高等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8年
2 吴晶 赵超 郭曼桐;高等教育“211工程”实施成效显著[N];农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志华;30年高等教育硕果压枝[N];伊犁日报(汉);2008年
4 万圣兴;切实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N];光华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欣然;本市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徐敏;高等教育:扩容后更应协调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7 张正瑞;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敏;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到强转变[N];宁波日报;2009年
9 记者 京季;我省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增大[N];青海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江涛 于庆浩;中国大学校长反思高等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宏茜;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8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3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