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自我解析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自我解析
【摘要】:本文在对教师专业自我内涵与心理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发掘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与其个体专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专业自我在提升教师进入个体专业性发展的更高阶段,促进专业性发展的完整性和协同性,为个体专业性发展注入活力与特色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师 专业自我 个体专业性发展
【基金】:天津师范大学资助青年基金课题“小学教师职业发展与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之一,批准文号52WQ68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传统教育视野中,教师被认为是需要无我、忘我甚至牺牲自我的职业。在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的自我被研究者加以重新认识和思考,专业自我由此成为与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自我是一个多维而动态的系统,教师的专业自我也被认为是包含了自我形象、职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程跃文;“差生”转化过程中的情感智力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林;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新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9 汪永华;学校体育文化解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10 潘胜寒,赵瑞情;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友玉;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冰艳;交际策略与第二语言习得[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杨志红;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因素探析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柳国辉;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范丹红;女生教育的病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秦喜超;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蔡晓春;乡镇领导班子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江勇;中学物理教学课件的现状与优化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实践智慧: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词——周小山教授谈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2 汪永贞;;教研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6期
3 娄维义;;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感受幸福[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4 许德顺;;打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6期
5 李伟;;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6期
6 ;先睹为快[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7 赵树祥;;立足自我提升,成就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8 陈晓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措施[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9 郑瑜;;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之路[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0期
10 肖安庆;李通风;;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5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6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7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9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10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毕景涛;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要抓住四个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3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校长 程和方;团队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9年
4 山岚小学 唐亚;加强读书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六盘水日报;2009年
5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通讯员 郑红丹;麻城二小多项措施促教师专业发展[N];黄冈日报;2010年
7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8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邹平辉 何频;湖南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成尚荣 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师该读些什么[N];中国教师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6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燕华;运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赵承琳;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0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