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2-18 01:34

  本文关键词: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依恋类型 内隐问题行为 外显问题行为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依恋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对178名儿童进行追踪,在儿童2岁时,进行实验室观察,对录像进行编码将儿童划分为四种依恋类型;在儿童2岁、4岁和7岁时让母亲填写《儿童行为核查表》。结果发现:安全型儿童在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上都要显著低于不安全儿童;回避型儿童在外显问题行为上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矛盾型儿童在内隐问题行为上显著高于安全型儿童;混乱型儿童在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上得分都比较高。
【作者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变化性研究》,项目批准号06JJDXLX002。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依恋是儿童与其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它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依恋的研究始于E劝wlby,繁荣于儿~rth时期。Ainsworh[’〕发明了陌生情境测验,,把儿童的依恋划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三种类型。其他研究者在Ains~th的分类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兰芝,陈会昌,陈欣银;两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类型[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冬梅;;家庭背景下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周素珍;;儿童依恋问题研究综述[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钟鑫琪,刘建安,李秀红;婴儿与母亲的交往及依恋[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1期

4 马小亮;段春媛;;依恋研究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胡平,孟昭兰;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6 邓红珠;邹小兵;金宇;唐春;李建英;岑超群;邹园园;;婴幼儿孤独症患者亲子依恋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7 李秀红,静进,杨德胜,蔡小梅,陈学彬,苏晓梅;75例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性质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8 邓红珠;邹小兵;唐春;李建英;岑超群;邹园园;鄢月华;;187例婴幼儿孤独症患儿对养育者的依恋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霞;母亲教养方式、母子依恋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玲;青少年依恋量表的编制及留守初中生依恋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林云强;自闭症儿童的依恋及其与发展障碍各功能领域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健芳;大学生羞耻感与成人依恋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东红;成人依恋的一般表征与特殊关系表征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洪佩佩;2-4岁幼儿依恋问卷的编制和依恋安全性的测量[D];浙江大学;2008年

7 冯娟娟;2-3岁幼儿依恋、气质特征与母亲依恋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小妮;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形式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玉玲;对9-24月龄婴儿母亲敏感性和母婴互动行为的临床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珍;梁宗保;陈会昌;张萍;;2~11岁儿童问题行为的稳定性与变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2 胡平,孟昭兰;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3 周爱保,李梅,李同归;成人依恋背景中图片对安全基模的情感启动[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4 王倩倩;刘丹;车宣仪;;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及抑郁之间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3期

5 陈丽君;钟佑洁;;不同依恋类型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陈恩佳;;青少年依恋、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7 陆芳;;儿童中期依恋的变化及其测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马小亮;段春媛;;依恋研究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金良,郑海燕,牟宏伟;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安全型依恋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戴妍;;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咏梅;吴荣先;;国内外依恋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晓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胡平;孟昭兰;;中国母婴依恋类型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琳琳;陈会昌;;儿童2岁时的依恋类型和抑制性特征对其11、14岁友谊质量的预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冉俐雯;刘翔平;;焦虑型个体亲密关系团体辅导效果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朝阳瑞雪;陈浩;乐国安;;成人婚恋依恋研究回顾与最新进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燕华;陈晓;;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人际交往困扰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蓝滢;;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及变化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董广敏;;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交往质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同归;王争艳;;Attachment and Life[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玉尔;孩子对父母的依恋[N];江苏科技报;2003年

2 关珊;恋爱培训,让情感市场化[N];北京商报;2006年

3 吕斌;孩子的依恋是对母亲的信任[N];保健时报;2004年

4 黄春香;依恋: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薇莉;成人依恋在社交焦虑障碍(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及其在SAD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东;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高玉华;成人依恋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红娟;成人及童年依恋类型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凤莲;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岩;父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内隐问题行为相关的元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金艳;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杰;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福侠;工读学校学生依恋、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富国;大学生孤独感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中介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温翠芹;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依恋与自尊及二者关系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2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2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