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论坛的CSCL活动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论坛的CSCL活动过程分析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论坛 CSCL 协作学习 过程分析 知识建构
【摘要】:基于网络讨论的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非常普及,这是因为网络论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网络交流过程。为了探讨基于网络讨论的CSCL活动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基于Salmon模型设计的CSCL活动过程从帖子数量的分布情况、分享情况、对话情况和文本类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是网络CSCL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CSCL活动的不同阶段,本文所探讨的CSCL活动过程的四个方面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指导CSCL活动设计和应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及其教学应用模式研究”(课题号:DCA080147)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协作知识建构社区形成的方法、策略与途径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重点研究项目“网络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号:07SJZ002)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网络论坛是CSCL教学实践应用的重要场所,研究者们亦将网络论坛作为CSCL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1-3]。学习者在网络论坛中主要以基于文本的脚本(Script)形式进行彼此交流,相互之间可以利用脚本非实时地分享学习经验与心得,提出学习建议,并表达一定的情感。因此,Dillenbou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丹;蒋国珍;;师生在线异步交互行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7期
2 况姗芸;;课程论坛中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者特征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3 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军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群体角色定位模型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2 梁林梅;桑新民;刘永贵;;高校网络课程跨校协作的实践探索——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个案[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8期
3 李良;;突破在线教学瓶颈 促进学生社会性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1期
4 谢锐;林烈青;;网络学习的资源建构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5 邵燕楠;追问中小学网络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杜玉霞;徐福荫;;网络教师的能力及其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况姗芸;李克东;;Blackboard环境下的师生在线行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8 杨卉;;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传播方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余亮;;协作脚本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杨文正;熊才平;;基于社会性软件的认知和社会系统共同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曰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榕;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名丽;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玲;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彤彤;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书娟;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家定;循证学习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张延飞;利用博客促进知识建构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樊旭;在线教师引导技能内容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景恬;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剑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基于BBS的交互式学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敬东;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伟,卢达溶;关于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2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师生行为分析——一个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强;骆开华;;CSCL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2 杨威,苑戎;一种基于网格的协作学习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0期
3 刘少芳;;解析CSCL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年14期
4 赵欣;刘爽;;基于Wed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韩红利;张善伟;李敏;;基于学习契约的CSCL系统设计[J];高师理科学刊;2008年02期
6 彭惠群,傅钢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在远程协作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年04期
7 陆斌;;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实践与研究——以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8 袁磊;孙杰远;;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的内涵、特征及结构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曾海军;马建萍;;网络协作学习系统的应用研究——以WebCL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10 赵建华;尹世英;;课堂与Web环境下协作学习组成要素的因子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越;;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王国庆;唐艳霞;孙晓丽;孙雨安;董春红;符德学;;基于UV-CWT-KICA的鲜地黄干燥过程分析[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庄千宝;叶子祥;姚健;余贞寿;;台风圣帕引发浙南强龙卷的过程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赵放;;台风圣帕引发强龙卷的雷达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赵庆珠;李先庭;赵彬;;一种新型蓄能系统—盘管蓄冰槽的蓄热过程分析与数值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忠玉;;考虑颗粒随机起动的无黏性土管涌过程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李新霞;陈坚;;过程分析技术在药物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面的应用[A];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余杰青;许伟;;赣北地区暴雨过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航空与航天气象技术交流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于涛方;;环渤海湾地区“世界500强”投资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王国庆;董春红;孙雨安;丁青竹;孙晓丽;;基于核独立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红外光谱法的地黄炮制过程监控[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奕奕 何志武;网络论坛和报纸评论的互补互动[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张爱芹;网络论坛对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策略研究[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记者 李京华;网络论坛内容侵权谁担责[N];经济参考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燕锋;真诚面对面 沟通无距离[N];洛阳日报;2010年
5 范国荣;发展,应用为本[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记者彭文辉;谢亦森“网谈”激起强烈反响[N];宜春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顾一琼;青年一代 何以爆发“群体式寂寞”[N];文汇报;2009年
8 ;企业通信声音加大[N];网络世界;2007年
9 郑黎;慈溪法院:删帖并非剥夺网友发表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记者 郭奔胜 王恒志;父母新忧:儿女上网过年比见爹娘还亲[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新福;PSIC子空间协作模型与协作学习支持环境的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承荣;骨干通道上的网络论坛通信信息监测和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真星;基于本体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杨南林;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中药过程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徐展;基于心理学的网络教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殿燕;CSCL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袁磊;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婷婷;基于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的小组协作学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雅菲;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协作学习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建庭;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垣;基于WAP2.0移动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凯宇;协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颀;基于LAMS平台的Web协作学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杨莉;基于SNS的主题式协作学习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丽;基于网络的班级课堂协作学习研究及其过程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0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