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性知识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
本文关键词: 教师 知识分子 实践性知识 出处:《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围绕"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似乎有些"过时"的问题,本文"老题新谈",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视角提出我们的"新"看法。首先,在介绍前人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然后提出,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属性,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其独特的"知识分子"的作用。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teacher is an intellectual or no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ur "new"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relevant viewpoints of the predecess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ld problems and new idea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subject, this paper mak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it,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with practical knowledge have the attribute of "intellectuals". They play their unique role of "intellectuals" in their ow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批准号AIA0613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蔡辰梅;殷建秋;;论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仙飞;乌托邦研究的缘起、流变及重新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林建华,李伟;论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特征认知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李金辉;;科学解释学的三重维度[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谌洪果;;通过语言体察法律现象:哈特与日常语言分析哲学[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5 楚江亭;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国外科学课程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李子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展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7 王干才;实践价值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靳宏;创新教育的心理环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王顺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与时代使命[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鹏翔;;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比较研究[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珊珊;超越与限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3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10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贺梅;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先俐;专业场景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庆蓬;公办中小学组织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建平;基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涛;教师教学知识发展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危文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巧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瑞;就亡与启蒙之间的困惑——王实味文艺思想简论[D];河南大学;2001年
9 黄春春;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伦理对策的构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3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李润洲;;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徐继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嬗变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6 鞠玉翠;教师教育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更新[J];教育探索;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顺昌;;其实做一名好教师不难[J];学周刊;2011年03期
2 沈幼生;;与青年教师话教师职业[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3 高琳;;教师职业倦怠原因与对策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高英哲;高龙刚;高洪民;;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社会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5 蒲彩云;;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6 于坤;;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促进策略[J];学苑教育;2011年16期
7 高晓然;么加利;;审视与反思:忽视教师行为失范引发的社会隐患[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韦耀阳;项娜;王丽;;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9 刘继华;魏宏;;试论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张丽珊;;驾驭压力塑造自我[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王雪梅;;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的历史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庆刚;;1958年教育领域的“拔白旗、插红旗”运动[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周浩;邵明道;;教师心理健康修养浅谈[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雷晋虞;;邓小平教育思想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成人;;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成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程斯辉;明庆华;;近代私立学校发展历史的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州区教研室 孙国庆;在敬业中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N];张掖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雅琼;让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竞争力[N];中国财经报;2010年
3 主讲人:刘彭芝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 整理:杨U,
本文编号:1510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5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