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创造力 ; 参考:《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创造力特点,家庭环境与创造力的的关系。方法:以问卷法对417名大学生进行创造力与家庭环境的测量。结果:①大学生创造力较强,突出表现为创造力富有挑战性。②创造力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有显著相关,而创造力与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相关不显著。结论:要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来促进个体创造力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characteristics, family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the creativity and family environment of 417 colleg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in 1 was quite strong, which showed that creativity was challenging. 2 crea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ffinity, independence, success, knowledge, entertainment, moral and religious values,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However, creativity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motional expression, contradiction and control in family environment.Conclusion: to create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景焕;金盛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J];心理学报;2007年01期
2 罗晓路;林崇德;;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玲凤;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初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2 孙玉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李Oz宁;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个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4 樊美筠,罗筠筠,王德胜;21世纪我国学校美育的操作设计[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5 林崇德;;智力的培养及其干预实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祖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4期
7 赵世伟,周庆天,辛兵,王庆林;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价离退休干部家庭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8 许定国,李国泰;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戴育滨,张贻发,杨利江,吴善添;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仲全;知识观的变革与教育创新[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严宗泽;;从贴近式到全程化: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论略[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秦石乔;王省书;;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构建光电工程人才培养体系[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3 胡敏中;;论人的创造力[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苗军芙;万梅红;;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特点研究[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柏永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探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明振;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翠;创新型中学化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左安友;物理实验教学中培护学生原创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平;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估的实践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王峥;语文创新教育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邓美娇;论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其塑造[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玉玲;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认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于玲;初中生物新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白云朋;中学物理创新思维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芸;对创造性思维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玉峰;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基础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2 蔡华俭,符起俊,桑标,许静;创造性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Ⅰ)——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3 卢家楣,刘伟,贺雯,卢盛华;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4 张积家,和秀梅;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J];心理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皑雪;;课外探索新知识的活水源头[J];黄金时代;2010年04期
2 刘荣先;;大学生就诊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3 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4 鲍丽;熊英;;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高燕;赵乃迪;苏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J];大众心理学;2009年02期
6 谢彦彦;;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初探[J];才智;2011年17期
7 郭瞻予;;大学生自主性研究历史与现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郭中然;;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9 胡雁波;;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6期
10 张志松;尹国兴;;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维燕;张景焕;;大学生专业知识,思维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学生 时睦华;不要高分,要创造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吴越;怎样才能产生创造力?[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实习生 张婷邋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段素菊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伍芳辉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 袁光亮;引导比实践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创造力,,如何由可能变为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佳木斯大学理学院教授 陈智;谁说创造力教不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乐平市第五中学 汪长根;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N];学知报;2010年
7 陈宝泉;提高孩子创造力需全社会之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杨晨光;教育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学生为何缺少创造力[N];华夏时报;2002年
10 记者 张学珍;重视孩子创造力渐成共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岚;大学生幽默特质与创造力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靖宜;大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773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7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