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欠发达地区跨越“数字鸿沟”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以肇庆市的“联动模式”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7 16:57

  本文选题:信息化 + 教育均衡发展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0期


【摘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欠发达地区在实施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对广东省肇庆市实施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联动模式"进行探讨,揭示运用"联动模式"在地级市的层面上解决欠发达地区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制度、师资等方面问题的机理和方法。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funds, talents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nkage mode" of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mechanism and methods of applying the "linkage mod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vestment, system and teachers in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n the level of prefectural cities.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教育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陶志琼,汪维民;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宁;;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及模式[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2 刘玲怡;;成都市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杨晓辉;;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万承华;;高校院系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朱永海;张新明;;论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兼论教育信息生态的形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7期

6 乐军;;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7 林三洲;刘君;;信息化在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8 赵乐华;;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务管理信息化[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3期

9 成光;孙林岩;;我国商业银行离在岸协同及其效应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11期

10 顾秉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有奎;冯孝杰;杨琴;敖漉;;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宏观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军;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尹瑞强;企业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袁付礼;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邓厚平;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杰;建筑企业品牌管理运作模式与绩效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丽颖;农业企业内部绩效评估及协调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华;汽车生产管理协同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夏晓棠;基于角色软件设计的在线教学系统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燕;论旅游产业生态管理系统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D];海南大学;2010年

4 陈威;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酉函;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效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小荣;学生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2010年

7 王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丹;旅行社自驾游产品及其游客感知质量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吕佳;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及协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杨少明;学习型学校的评价和管理协同变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松华;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2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5 刘万年,冯晓晴;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南国农;电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7 吴恒山;教育均衡化政策的提出及其实践意义[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尹伟民;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J];江苏教育;2002年13期

9 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年会会议综述[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10 赵波,李宏,武友德,明庆忠;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J];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慧;刘琳;;信息社会视野下对教育公平理念的思考[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2 陈飞;;人文关怀:农村初中教师思想工作的新视角[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守玉;;推行学校德育协作模式的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9期

4 陈文;;科学管理 规范办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夏茂林;冯文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6 刘世清;;我国教育政策伦理的缺位与现实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7 王晶晶;;基于教育均衡化要求的校长培训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10年03期

8 鲁善坤;;利用优质教育资源 深度实施帮扶战略——重庆一中实施帮扶战略在城乡统筹中发挥积极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9 李慧;;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10 ;改革创新办学模式的昌都实践[J];人民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迎法;尹红;;电子治理的战略环境透析——基于SWOT-PEST分析模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建国;秦德昌;钟瑞芬;;呼吸机与监护仪的协同安全应用[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建强;彭勇;周海亮;;“三流合一”在江苏烟草商业系统的构建[A];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齐显龙;;护肤品和外用药协同使用[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陈景和;田文侠;;山东林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王莹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7 王遇璐;;关于公共图书馆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横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建设为例[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陆浩东;白明凤;;从“马太效应”看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推进[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前言[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忠兴;;应用远程接入方案拓展燃气业务收费系统的调研及完善[A];第二届中国城市燃气论坛——燃气青年工程师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碧静 张艳;寿阳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N];山西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苏明哲 记者 马朝丽;2015年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N];河北日报;2010年

3 管喻 梁芸;运城远程教育工程惠及千万农家[N];山西日报;2010年

4 特约通讯员 阎民虎;临猗百姓“幸福指数”明显提升[N];运城日报;2010年

5 李永军;2010,民生更成重头戏[N];临汾日报;2010年

6 王亚明 付金亮;岚皋网上执法办案成为常态[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谢涛;SOA要有中国标准[N];电脑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峰 黄鑫 陈静 实习生 耿海青;成长计划助企业健康成长[N];经济日报;2010年

9 陈静;加快信息化进程 助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10年

10 陈芸芸;欧盟计划全面推行高速网络[N];中国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后卿;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区域配置中的数字鸿沟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蒙;赛博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蒋涛;增量式软件产品线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朱志光;基于协同的分销渠道伙伴关系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谢强;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蓝敏;建设项目的自组织智能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宁;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张海涛;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峰;中国电信信息化业务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边萃;手机媒体对于缩小我国东北农村数字鸿沟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邱实;基于ebXML的CPFR模型构建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顾剑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构建模式探索[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宏洋;浅论中国地方政府弥平数字鸿沟的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09年

6 陈焱;论我国反倾销协同应对体系的框架构建[D];复旦大学;2009年

7 徐斐;我国数字鸿沟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8 康民;网络传播中的政治参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孟庆兰;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建辉;信息技术在胜利油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7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857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