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导引教师的评价智慧:参与校本课程评价

发布时间:2018-08-17 16:56
【摘要】:在校本课程评价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评价优势,但由于教师长期处于被动评价的角色,造成其评价智慧的埋没。教师的评价智慧是校本课程评价的基石,校本课程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导引教师的评价智慧能促进教师专业和校本课程评价共同发展。
[Abstract]:In the evalu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eachers hav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of evaluation, but because teachers are in the role of passive evalu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ir evaluation wisdom is buried. Teachers' evaluation wisdom is the cornerston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fertile ground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uiding teachers' evaluation wisdom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ty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勇;郑三元;;论教师的课程参与[J];上海教育;2001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明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赵春杰;;《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3 崔晓丹;;论高职《新闻摄影摄像》课教学方法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4 邱晨;刘琳;;试论职业技术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J];海外英语;2010年03期

5 刘磊;张爱芹;;教师参与项目课程开发之该不该、能不能与愿不愿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陈蓉辉;马云鹏;;赋权增能:教师课程参与的保障——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策略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何树彬;中小学学习共同体之构建:理念与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存昌;自组织视野下高校课程特征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杨兰;小学教师教学设计中的课程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晓;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董小平;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基础、问题与策略[D];西南大学;2007年

8 黄敏;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形成[D];河南大学;2007年

9 姚林林;幼儿园课程建设现存问题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代丽;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合理性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勇;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刍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谢艺泉;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权与责[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5期

4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杨玉相;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问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蒋士会;课程变革中的教师──四种后现代课程变革理论评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徐玉珍;群体审议——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一个参考框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8 李春玲;对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深层次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年05期

9 王守纪;教师的课程理解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2年04期

10 王俭;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保障[J];教学与管理;199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俭;评价究竟为什么[J];中小学管理;1998年01期

2 岳海伟;;由“优秀教师评价”想到的[J];中小学管理;2011年07期

3 徐玉珍;评价不必为奖惩[J];中小学管理;1997年09期

4 杨泉良;;谈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局限性及对教学的影响[J];学校管理;2011年03期

5 穆凤良;英国的教师评价制度[J];中小学管理;1998年04期

6 马玲;;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陈公泉;;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与策略[J];甘肃科技;2011年14期

8 张建桥;;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五大困境、归因及建议——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7期

9 杨力宇;谭晓灵;;浅谈教师评价与教师管理制度[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0 姚计海;;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玲玲;孙河川;;教师评价意义的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林;;民办教师评价的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张广辉;;两种教师评价的比较与整合[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覃业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发展是大局,用人是关键——如何建立民办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郑宝生;;素质教育中对教师评价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杨应元;宋艳丽;;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温国忠;;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9 王帅;惠兴杰;李晓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邓湘嘉;;当公平教育变成一种习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昆山中学 洪敏;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评价?[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校长 李福新;这些教师评价为啥起了反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一小学校长 仝汝华;关于教师评价的思考[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徐吉志 李霞;教师评价,,其实是可以协商的[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赵小雅;教师评价:由奖惩依据到促进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李霞(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教师评价是可以协商的[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周波;盐小教师争创“新三好”[N];成都日报;2005年

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评价教师得摸准教师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上星”激活教师评价体制[N];济南日报;2005年

10 孝昌县陡山乡中心学校校长 鲁菊芳;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N];孝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宝斌;转型时期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赖俊明;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春燕;复杂性视阈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刘z巡

本文编号:2188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88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