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Abstract]:The hope of a proper nation lies in education, and the hope of education lies in teachers. Teachers are the explorers, practitioners and teacher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refore, how to build elite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key to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作者单位】: 平度市张舍镇官庄中学;
【分类号】:G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浩;;立足农村 躬行课改[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02期
2 靳全;;把握好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4期
3 丁卫华;余坤蔓;;新课改视野下的课程评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马会从;;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13期
5 黄兰芳;贾巍;;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6 蔡柔美;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形式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36期
7 李孝川,王凌;新课改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8 陈胜;新课改,教要变,学也要变[J];师道;2004年12期
9 唐宗洋;“新课改”呼唤新作业观[J];文教资料;2005年03期
10 李精锋;;新课改对教师发展的要求[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凡春来;;新课改中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常省;;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适应性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刘俊秀;;新课改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杨昌钧;;《新课改下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课堂研究》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7 缪亚华;;师徒携手、互帮互学、教学相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张春媛;;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与心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可;;构建研究型学习组织,促进教师主体生命价值形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于欣;;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知识的海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小伟;“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实习生 刘丽萍 记者 毛传来;我省48个县小学初中实行新课改[N];浙江日报;2003年
4 记者 袁新文;全国新课改 八年磨一剑[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丑万涛 郝芳;新课改催生新变化[N];陇东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玉贵;新课改如何应对高考:家长学生最关心[N];南充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占苍;新课改带来七大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刘炳桂;新课改应关注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邵滢;开出创新花 结出快乐果[N];开封日报;2008年
10 麻城市教育局普教科 陈治榜;新课改不能动摇教师的主导地位[N];黄冈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招清;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丽萍;Moodle环境下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忠才;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8年
8 徐双乔;“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工作之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磊;“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金泉;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96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19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