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义务教育扩展到高中阶段的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8 15:50
【摘要】:文章从选择性激励的角度分析了医疗改革、家电下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一系列刺激内需措施的政策效果,提出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是当前提振内需的可行之策。认为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长远来看,积累人力资本将获得经济增长的永动力,近期而言,高中阶段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和消费会近似同比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并不太大,并且可以将就业压力从地域上向下分解、从时间上向后推移。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such as health care reform, home applianc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raising the threshold of personal income tax, raising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ective incentive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s a feasible way 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at present. 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 long run,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will be the permane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ransfer payment and consump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will increase approximately from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and the impact on national income will not be too great. And it can decompose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from the region down, from time to time.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G6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玉宇,王志刚,魏众;中国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收入不平等及其变化——地区因素、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J];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2 邱蓉;;提高交易效率是解决“三农”问题之根本[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5期

3 杨颖秀;;高中阶段教育公平的缺失及策略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21期

4 杨颖秀;;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考查[J];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5 张淑英;刘朝臣;;农民工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关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颖秀;张红;;义务教育实施二十年的反思与前瞻[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2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3 邢春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4 李晓嘉;刘鹏;;财政支出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5 徐磊;潘颖;;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探析[J];创新;2009年10期

6 方铭琳;;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7 叶平;张传萍;;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基尼系数的再考查——兼与杨颖秀教授商榷[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方芳;;职业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8年24期

9 朱艳玲;;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变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甘春华;;行业工资差距研究述评[J];开放导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敬;亲贫困增长理论与测度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马骊;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行业收入差距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3 谢周亮;转型期我国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高贵如;基于交易效率的农村市场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周礼;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6年

6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7 胡德龙;经济转型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江西的实证[D];南昌大学;2007年

8 刘旗;武隆县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贺秋硕;我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周青梅;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云;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2 尹冬梅;基于流动性视角的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杨厦;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社会福利比较[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秋娟;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6年

5 胡海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淡泊;我国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方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8 马文华;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省内工资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9 周维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结构、趋势及对策[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张勇兵;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的优化配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2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3 孙开,田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18期

4 诸建芳,王伯庆,恩斯特·使君多福;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5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陈玉宇,邢春冰;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8 赖德胜,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9 刘明宇;分工抑制与农民的制度性贫困[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2期

10 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慧;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影响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汪淑娟;让农民组织起来[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祥国;人力资本经济的基本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2 许正中,吴要武;人力资本的定价与开发[J];新东方;1999年03期

3 郭东杰;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特性及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2年02期

4 罗洪铁;人才价值和人力资本的内在联系[J];人才开发;2005年07期

5 刘秋华;;用人之短[J];出版参考;2006年14期

6 王知桂;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培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王志方;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大学教师工资状况[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8 杨作书,杜盛凯;论我国人力资本的未来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9 冯鹏志;知识创新的基石: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运用[J];新视野;2002年01期

10 王秀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强化人力资本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区域人力资本研究》评介[J];人口与经济;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长智;;提高事业平台 积累人力资本[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2 王忠明;;企业竞争力与人力资本(提纲)[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郭铁民;;真正把握好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企业人力资本贡献率测算与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5 武提荣;;知识经济时代与图书馆的人力资本投资[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陶长琪;徐晔;;基于人力资本的IT企业成长机制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基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新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过聚荣;;企业关键人力资本的识别与管理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唐家龙;陈兵;;构筑人力资本高地,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唐家龙;陈兵;;构筑人力资本高地,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莹邋王文彬;信息时代人力资本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三个前提[N];中国人事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邓九平;阜阳充分挖掘“天下第一资源”[N];安徽经济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瑞哲 李蕾;人力资本“注资”破茧而出[N];解放日报;2005年

4 逸文;创意产业园模式之思:投资拉动还是依托人力资本[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霍晨光;打造更有凝聚力吸引力的人才之都[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万芳 通讯员 季宏星;人力资本站稳造船阵脚[N];中国水运报;2005年

7 四川理工学院管理系 邓红 潘春跃;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辨析[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汪蕊 作者单位 审计署广州办;人力资本与服务业比较优势相关性探析[N];中国审计报;2007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赖德胜;人力资源的“99°+1°论”[N];北京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思;人力资本——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N];上海金融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明生;人力资本计量及优化配置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张一力;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温州、苏州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莫志宏;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嘉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车卡佳;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10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泰山;人力资本出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邓颖;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梁君;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彬;我国人力资本开发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管晓荣;山东省人力资本现状、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付海燕;人力资本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秀红;人力资本产权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海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夏瑛;论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在促进公平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谷波;论我国人力资本增长的教育因素[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3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63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