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交往教学视域中的教学客体新解

发布时间:2019-03-21 12:06
【摘要】:当传统教育理论中的主体—客体两极化模式转变为交往中的主体与作为中介的客体的辩证的互动模式,即主体—客体—主体模式时,教学主体开始了从单一形式向交往实践观中的复合形式的转向。与此同时,教学客体也要相应地发生转变,但受到自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教学客体呈现为文本客体和关系客体两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Abstract]:When the subject-object polarization mode i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theory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dialectical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s the intermediary, that is, the subject-object-subject model, which is called the subject-object-subject model, that is, the subject-object-subject model. The teaching subject began to turn from a single form to a compound form in the view of communicative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object should be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but restricted by its own special law, the teaching object presents two special forms of expression: the text object and the relational object.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交往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XJK06AJL004)
【分类号】:G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孙伟平,王德保;论简单性原则的方法论意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唐旭;合作学习理论之互动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颜青山;论灵感思维的心理学本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王长明,胡静;网络发展与高校德育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柳谦;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9 袁昱明;对学习中心转移的科学把握[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3期

10 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官锡强;;因特网时代广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7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国齐;新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关系[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5 麻晓晴;论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矛盾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易艳;关于网络伦理规范建构的若干问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刘黔敏;中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建设关系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学英;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言语互动的基本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月芬;走向对话的课堂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安义;;语文教学当走向人本互动[J];魅力中国;2010年02期

2 胡凤阳;郑爽;;重审教学主客体——以方法论为视角[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岩;;试论教师应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冲突必备的能力[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王剑;;“强化预习 精讲善练 注重反思”教学新模式[J];黑河教育;2006年01期

5 程亚品;;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照应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俊卿;;试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冲突、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谢朝龙;;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思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池毅男;;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6年04期

9 谢朝龙;;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探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栾志纯;;精读:外国语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凯;关于建立英语听力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阐释与实验验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44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44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