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德育模式的道德价值

发布时间:2019-06-14 19:34
【摘要】: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它负载着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着更深远的道德价值。探讨其道德价值有助于我们对德育模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为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为宗旨的德育模式,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它促进了校园伦理生活形态的形成,建构了一个道德的校园环境;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成为反思者,而且成为德育价值的行动者和创新者,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它建设了学生的伦理生活世界,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model is not only a model, it is loaded with richer content and conveys more far-reaching moral value. Exploring its moral value is helpful for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moral education model. As a moral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students' moral growth, it has an important moral impact on the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campus ethical life form and constructs a moral campus environment; it promot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ers not only become reflective, but also become actors and innovators of moral education value, forming teachers' practical wisdom; it constructs students' ethical life world and promotes students' life growth.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X074)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权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孙章季,崔杰通;国际关系伦理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罗蔚;;政治的而非伦理的视界——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理论归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春云;女性主义的现代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5 孟鑫;国内学者对西方女权主义七个流派的评介[J];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6 张洪高;道德教育关怀模式的活动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3年25期

7 杨晓宁,孔伟;“社会性别”概念辨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罗蔚;关怀政治伦理:女性主义对公正政治伦理的抗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雪峰,高畅;赋予教育研究以性别意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10 王亚琳;;母亲的声音——试述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雁;艰难的言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小楠;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瑞芹;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妇女参政[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琦;“存在”的女性和女性的“存在”[D];西北大学;2002年

2 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的道德教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卓;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漫琴;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孔云梅;阶级与性别[D];河南大学;2003年

7 樊雅丽;关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乐晓莉;创作转型与文化选择[D];湘潭大学;2003年

9 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学;2003年

10 刘愈菀;从权利平等到性别关怀[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林文;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3 谭虎;德育工作的文化背景与改革路向[J];教育评论;2001年03期

4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5 刘旭东;;“现代性”教育学的批判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敏;;从社会性道德困境看思想品德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2 刘冬梅;;里可纳教育思想影响下的美国青少年品格教育[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3 金生,

本文编号:2499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499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