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师研究的生存论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张楚廷;教育中,什么在妨碍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4 鲁洁;;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德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韩云洁;张海峰;;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课程观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6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2 高清海;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方安;;论“培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0期
2 欧阳护华;;教师聊天,教师发展:一个教师学做科研的行动研究报告[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3 潘晓东;;浅谈行动研究对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5期
4 李一李;;英语课堂行动研究:从教学中学习[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5 何沂;尚元元;;教育行动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健稳;王晓玲;;在行动研究中反思: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年36期
7 张萍;;教学行动研究与高级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年23期
8 蒋冬美;;小议教学直觉——教师发展的一个源泉[J];时代人物;2008年11期
9 汤九华;闫明;;行动研究与教师发展的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朱晓东;王登文;;行动研究: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课题组;;〈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课题组;;《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4 范多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冯罗;;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张源源;邬志辉;;美国HTS学校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张丽英;;构建教师发展的职业学校管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刘霞;;变革评价设计,促进师生发展——例说“关注过程评价”的地理试题创新设计[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娟清 俞春明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走教师发展合作社之路[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张丹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张艳敏;教师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黄巧娣;乐山电大:为教师发展提供“营养大餐”[N];乐山日报;2009年
5 吴卫东;关注教师发展 做到三个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赵勇;在实践中凝练核心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梁好 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别让“名师工程”误了教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王文峰 李文成;中国教育会宁津教师发展基地启动[N];德州日报;2010年
9 胡乐乐;教师发展决定教育成败[N];文汇报;2002年
10 记者 李丹;学生成才有平台 教师发展有舞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雁玲;行动研究中高校外语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陆敏;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合作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常识;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英语教师发展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秀丽;通过行动研究实现自我发展:行动、反思及启示[D];安徽大学;2005年
3 董燕;教学行动研究探索:方法与实践[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杨丽珍;教学行动研究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晓建;指向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教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董伟;英语教师教学评价方案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艳;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样样;“小学识字教学行动研究”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志权;东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景;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2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58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