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范先佐与教育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6:01

  本文关键词:范先佐与教育经济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范先佐 教育经济学 学术研究


【摘要】:本文从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研究、教育供求矛盾的调节、教育与就业关系的探讨、教育产业化的思考、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小学择校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等十个方面对范先佐教授的教育经济学学术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范先佐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密切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出自己的科学判断和理论概括,为推进我国当代教育经济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范先佐 教育经济学 学术研究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范先佐长期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的研究,并也较多关注农村教育和教育政策等领域。主要学术著作有《教育经济学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先佐;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若干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郭文安,叶忠;中国教育经济问题的寻解——评范先佐教授著《教育经济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范先佐;;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起基础性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经济;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从教育经济学视角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吴克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功能的多元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4期

4 罗秋兰,陈有禄;实物期权理论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毛洪涛,马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6 张洪刚;“大众化”就业是高校毕业生的必然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孙立新;杨静娟;宋建军;;解读新时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延平;孙永兴;;浅析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J];党史文苑;2006年04期

9 刘爱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纯阳;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困境与出路[J];调研世界;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程承坪;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4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刘慧玲;两岸高校财务制度之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9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果青;军队后勤院校教育效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建农;湖北省大学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易开春;关于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宫火良;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6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邹汉林;实施人才战略与教育培养模式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艳;我国高校筹资机制的架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丽芳;印度、韩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教育互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马国贤;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3 宋梓铭;我国四十年教育事业和教育投资总支出[J];教育与经济;1990年02期

4 郑建仁;警惕“教育市场化”的误导[J];教育与经济;1999年03期

5 胡延品;政府财力分配与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主体困境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3年04期

6 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卫星;张謇教育经济学思想[J];教育与经济;1994年03期

2 ;教育经济学的误读[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36期

3 金子元久 ,陈晖;教育经济学发展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4 翁光兰;;中外学者的教育经济学思想概述[J];科学之友(B版);2008年12期

5 曾满超;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教育经济学的新发展(续二)[J];教育与经济;1986年03期

6 ;陕西省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研究会成立[J];教育与经济;1987年04期

7 张忠红;;关于教育经济理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6期

8 陈柳钦;;我国教育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年01期

9 基俊;;教育经济学简介[J];人民教育;1979年08期

10 曾满超;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教育经济学的新发展(续一)[J];教育与经济;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荣;;中国教育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之回顾与展望[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玲;;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经济学》课中的运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育云;熊高仲;;应加强教育经济学的元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佳宏;王琴;尹春杰;;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基于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的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玲;;教育经济学中案例教学问题试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尤莉;;论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曹淑江;;论《教育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改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惠圣;;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与教学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个教育书记的“教育经济学”账单[N];重庆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国圣;解读重庆“教育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3年

3 范先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要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交叉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范绪锋 刘继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势在必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范绪锋 陈帆波;教育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潘佳琪;英私立学校日子难,亚洲学生成救命稻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教育创新需要更多执著的探索者[N];山西日报;2010年

8 任建华 耿林;做学校经营研究的“助产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李瑾;教育结构调整是个关键[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沈百福 杜晓利;预算内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钱智勇;对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唐斌;教育多元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艳;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经济学教材核心概念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慧青;教育投入虚实论[D];湖南大学;2006年

3 刘亮;农村家庭功能的嬗变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雪峰;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6 高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艾琳;西藏学龄人口变动中的教育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郭晓东;教育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田曼;受教育程度对城镇居民消费技能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范艳玲;教师资源投入与学生学业成绩产出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2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52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