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初二学生教师期望知觉、自我价值感与价值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1:11

  本文关键词:初二学生教师期望知觉、自我价值感与价值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期望知觉 自我价值感 价值 中介变量


【摘要】:以24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教师期望知觉、自我价值感及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积极效应与自我价值感、达成价值、实用价值及兴趣价值呈显著正相关,消极效应与与自我价值感、达成价值、实用价值及兴趣价值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价值感在教师期望知觉对价值各维度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教师期望知觉对兴趣价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关键词】教师期望知觉 自我价值感 价值 中介变量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是期望效应[1]。通过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从库伯和古德进一步修改并设计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萍;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张焰,黄希庭;试论低自我价值感者成就动机的特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5 郑海燕;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及动机信念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6 郑海燕;张敏强;;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评定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3期

7 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8 刘晓明,郭占基,王丽荣;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1年02期

9 李晓文;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机制初探[J];心理科学;1993年04期

10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汪健音;医院药事工作的职责与素质要求[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3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朱嘉蔚;;角色转变中民工心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6 高崇;王德海;;新时期农村社区的非正式群体探讨——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7 胡靖;;交往实践中的有机班级模型与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李晓文;;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邵福泉;;农村中学生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10 汪永华;学校体育文化解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肖健;;普通话分组合作学习法的研究——以贵阳幼师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世建;;南京地区05届高中生听力障碍及策略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魏俊彪;胡春博;;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民生举措的知觉和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娟;对初中主观学业弱势学生进行期望教育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柳琳琳;电信业服务创新对顾客重购意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俊;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贤;期望技能[J];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2 杨丽萍;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张焰,黄希庭;试论低自我价值感者成就动机的特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黄刚;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及其社会意义[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6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7 郑海燕;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及动机信念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8 宋广文,,于新平;影响中小学教师评估学生智力水平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3期

9 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10 鲁志鲲;教师期望的认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2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3期

3 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4 范蔚;自我价值感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于海霞;在校大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6 龚艺华,黄希庭;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黄希庭,凤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8 翟洪昌,史清敏,黄希庭;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9 范蔚,陈红;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10 卢敏,殷恒婵,吴晓路;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秀琼;;三峡库区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曹杏娥;李明;;后勤保障对奥运志愿者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建议[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孔巧丽;徐大真;庞文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廖婷婷;黄希庭;;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金素;司继伟;李颖慧;徐继红;李艳霞;;教师自我价值感结构的质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马来祥;寇_g;;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价值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廖婷婷;;大一贫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黄爱玲;;流动人员子女人格发展、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及教育对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锋;不良心理爱找患病老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韩三奇;其实,自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N];中国社会报;2003年

3 郭夏生 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汕尾日报;2011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沙琼;端茶倒水满足不了老人[N];健康时报;2009年

5 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 戴红艳;自信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 谭贵星;高自尊与低自尊[N];健康报;2007年

7 陈斌;依据特点把工作做到实处[N];邯郸日报;2008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宁;职场女性要学会扎堆儿[N];北京科技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胡珉琦;农民拆迁暴富后的命运[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苏瑞;怎样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烨;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海霞;团队互动过程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5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徐强;资本市场发展、增长机制变革与货币政策体系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谢衡晓;诚信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利平;企业组织德行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陈小宁;企业组织响应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杨;初一至高一学生时间维度上自我价值感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雷辉;“西部计划”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价值感的调查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新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邴盛男;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维度上的自我价值感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建华;大学生时间维度自我价值感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周杰;鸡西市城乡青少年自我价值感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骆艳萍;成年人自我价值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洋;吉林省高校护生职业态度与自我价值感、社会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魏良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黄远;学业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8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08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