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0:10
本文关键词: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研究
【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人生,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西南地区独特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此,探讨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等方法,对西南地区77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经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探讨了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各影响因素(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 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现状不容乐观。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2)不同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职称不同、所教学段不同、工作属性不同、经济收入不同和主观教学水平不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经路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均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联合解释率为48.8%,其中以主观幸福感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率为37.3%;自我和谐和社会支持通过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效应,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通过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效应,四条间接路径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3.7%的变异量;各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总效应(R2)为0.625,即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可以解释心理健康62.5%的变异量。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问题提出9-1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2
- 1.2.1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教师心理素质10-11
- 1.2.2 促进受教育者——学生的健康成长11-12
- 2 文献综述12-24
- 2.1 心理健康的内涵12-13
- 2.1.1 心理健康的界定12
- 2.1.2 心理健康的标准12-13
- 2.2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13-14
- 2.3 国内外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概况14-18
- 2.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18-24
- 2.4.1 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18-20
- 2.4.2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20
- 2.4.3 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20-22
- 2.4.4 教师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22-24
- 3 研究构想24-26
- 3.1 研究目的24
- 3.2 研究对象24
- 3.3 研究内容24
- 3.3.1 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24
- 3.3.2 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4
- 3.4 研究方法24-26
- 3.4.1 文献综述法24-25
- 3.4.2 问卷调查法25
- 3.4.3 数理统计法25-26
- 4 研究一 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26-35
- 4.1 研究目的26
- 4.2 研究方法26
- 4.2.1 被试26
- 4.2.2 研究材料26
- 4.2.3 统计工具26
- 4.3 结果与分析26-34
- 4.3.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分析26-27
- 4.3.2 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27
- 4.3.3 不同职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27-28
- 4.3.4 不同学段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28-29
- 4.3.5 不同学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29-30
- 4.3.6 不同学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30-31
- 4.3.7 不同工作属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31
- 4.3.8 不同经济收入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31-33
- 4.3.9 不同教学水平评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性比较33-34
- 4.4 小结34-35
- 5 研究二 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35-40
- 5.1 研究目的35
- 5.2 研究对象35
- 5.3 研究工具35-36
- 5.4 研究结果36-39
- 5.4.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诸变量间的相关分析36-37
- 5.4.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37-39
- 5.5 小结39-40
- 6 总讨论40-50
- 6.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40-41
- 6.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41-45
- 6.2.1 客观因素41-43
- 6.2.2 主观因素43-45
- 6.3 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45-48
- 6.3.1 学校层面45-47
- 6.3.2 教师自身47-48
- 6.4 研究反思和有待改进之处48-50
- 7 总结论50-52
- 7.1 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现状不容乐观50
- 7.2 不同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50
- 7.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50-51
- 7.4 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51-52
- 7.4.1 学校层面51
- 7.4.2 教师自身51-52
- 附录52-58
- 参考文献58-61
- 后记61-6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玉梅;;青州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816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1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