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探析
本文关键词: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探析
【摘要】: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彰显着主体精神、理论自觉与实践品格,体现本土的课程文化、课程精神、课程心理。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展契合点,创生新的生长点,浸染涵养本土的特色,形成本土的课程理论体系架构、话语系统、阐释方法和研究范式,使本土特色、本土精神、本土气魄、本土语境的课程理论得到本土创新与本土生长。当前研究课程理论本土化的内涵、标准、本土化建构的路径与方法,对于课程理论本土化建构的思想启蒙,培养课程理论本土化的文化自觉精神和追求教育变革的理想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当代课程理论 本土化 新课程改革
【基金】: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2009年立项项目 安徽省“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规划项目(JG0725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课程理论本土化的内涵是什么?用什么标准衡量课程理论本土化?课程理论本土化建构有哪些路径与方法?课程理论本土化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怎样“解难”?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难以规避和逾越,因为它们不仅关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的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容中逵,刘要悟;民族化、本土化还是国际化、全球化——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照系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2 高天明;;课程研究的范式:本土化与中国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新民;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程福蒙;;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课程改革论述的转变与文化认同问题[J];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5 刘家访;;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的问题及未来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何煜;王华;;“生态社会主义”的危机理论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游莉;;与传统哲学的交锋——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王亚平;;谁逼疯了卡拉根?——《去俄国》中的人性压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冯石岗;崔毅;;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发展景观[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黄文达;;第四人称单数——论电影影像的自主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李跃红;论《琵琶记》在悲剧研究中的价值——兼谈一种新的悲剧思想:“核心价值破碎论”[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景君学;;差异与和谐:后现代主义的自我超越[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8 高明亮;;论比较法学中的价值理性[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9 蒋永福;;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品格[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04期
10 李四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王文东;;论高科技与人类生存的双重向度——生存论视域中的高科技问题探讨[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单勇;吴飞飞;;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单勇;谢识;;犯罪的文化冲突论[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婷;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倩;美学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思考[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叶波;影响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何乐;网络下载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鹤;关于我国婚恋网站网络交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邬志辉;教育全球化:悖论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杰舜,何星亮;创新:人类学本土化的关键——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李亦园;人类学本土化之我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董守生;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5 崔允o7;课程改革即自我新生[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6 燕国材;;我国教育改革不理想的症结[J];探索与争鸣;2006年03期
7 朱炳祥;“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关系的发生学阐释[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靳玉乐,李殿森;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9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J];师道;2003年09期
2 郭初阳;引导学生自由探究文本——我教《烈日暴雨下的祥子》[J];教育科学论坛;2003年12期
3 梁杰;;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中学语文;2003年09期
4 宋戈;;关爱生命 关照心灵 关注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3年Z1期
5 邬秀娟 ,禹红;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辽宁教育;2004年Z2期
6 ;关于开展“‘理想杯’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主题征文活动的启事[J];校长阅刊;2004年04期
7 张景凯,王德全;浅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沈义良;;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年26期
9 李宁,张贤蓉;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10 师延苓;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与功能[J];吉林教育;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云 王桃兴;楚雄市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N];楚雄日报(汉);2010年
2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赵小雅;在反思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吕益新邋本报记者 蓬国龙 周军;实施新课改 促进新理念[N];黔西南日报;2008年
5 晴隆县大田中学 华媛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谢丽卿;坚定信念 强化意识 优化方法 提高成效[N];山西科技报;2010年
7 任杰慧;新课程改革呼唤高素养的语文老师[N];中国改革报;2005年
8 蒋国和 (作者系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校长);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新课程改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陈善哲 王娜;当新课程改革遭遇高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 董大肆;新课程培训不是走过场[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4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建忠;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玲;新课程改革下我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映鹏;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军;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永红;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反思性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媛;高中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本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1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1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