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
【摘要】: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科技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机制,通过创建全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实践平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管理机制、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电子电气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建设”(2012B27)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高校通过推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全面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2]。实验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和不可或缺的关系,对于工科学生,实验教学更是将理论与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炜;陈峰;祝勇仁;;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2期
2 鄢志丹;王宇红;廖明燕;;立足竞赛的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年03期
3 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04期
4 王晓东;赵玉茹;沈国芳;;开放式学生创新基地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08期
5 王为;李小昱;程永扬;张终;翟红;;构建高层次创新性研究平台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10期
6 宋海虹;;创新实验室建设及其创新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7 袁玉莲;王仁军;张巍峨;于超;张立娟;刘哲;;实验教学创新及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8 马汉达;;提高实验室开放绩效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10期
9 柴钰;;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玲玲;龚罗中;;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探析[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2 杨军;蒋慕蓉;;基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3期
3 郝卫东;李静;唐亮;;开放性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建设研究[J];高教论坛;2009年09期
4 彭刚;何焰蓝;丁道一;刘一星;;开放式学生物理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2期
5 王彦芹;刘征;宋保平;;《教学实验项目表》报表中常见问题[J];甘肃科技;2011年01期
6 郁桂云;钱晓荣;吴静;;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2期
7 陶伦;;论实验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7期
8 张志鹏;;独立学院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4期
9 郭月玲;;浅谈职业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年02期
10 罗志荣;;在有机实验中利用有机合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广州化工;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晋炬;马志峰;吴群之;杜娟;;创建创新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学军;包康;;基于创新工作室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芝玲;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石学刚;基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的我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国旺;黑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及成熟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韩儒博;创新模式研究及其国际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美;SNS虚拟社区知识治理的效益测度模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梅,格兰德·克尔夫人;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徐匡迪;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4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黄英明;;论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杨静武;;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7 尹艳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3期
8 李志军;;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成因[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5期
9 邓汉慧,张子刚;西蒙的有限理性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尹仕,刘志强,翁良科;参与电子竞赛以利高素质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应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7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结构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永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石磊;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董娜;基于工程素质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刘燕萍;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胡珏;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工程训练平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傅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资源配置及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宏;戚向阳;刘红兵;;我校开放实验室的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2 孙文彬;;加速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5期
3 张颖;赵克勇;;体育院系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4 刘军;曾涛;;加强实验室建设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王玉兰;赵鹏;赵卫军;;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吴吉娜;全启婵;于风江;;三级创新实验项目平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6期
7 李传芳;林丽纯;;完善实验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阳太林;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改革高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10期
9 梁慧军;张新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曾晓松;谭琼;;高校实验教学中的“主动实践”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玲;;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2 李婷婷;刘晶茹;李喜林;;给排水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3 李良昌;;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医学创新人才培养[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武丽艳;尚贞锋;;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家宁;张寒琦;佘振宝;宋天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守华;杨晓玲;刘永军;杨晴;宋金耀;;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伟;缪秉魁;廖庆园;荆元;;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与探索——桂林理工大学地质教育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付丽;罗钧;孟丽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金强 侯诗华;自主管理见实效 国优成果别样红[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颜庄中学 李新翠;用自主管理营造和谐班级[N];莱芜日报;2011年
3 张守军 陈宗文 山东省日照港第一港务公司装船队;在严格监督中释放自主管理潜能[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4 鞠涛;在免检“战牌”高挂的背后[N];经理日报;2004年
5 余兵 沈义胜 孙中杰;银鸽:从“折翅”到高飞[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汉台区老君镇初级中学 梁小安;浅谈新课改下的班级自主管理[N];汉中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宁锐;扩大自主权关键要落实到具体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吴群英;培育企业效益文化[N];陕西日报;2006年
9 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李茂辉;沿渡河初中自主管理促进学生习惯养成[N];恩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杨晨光;艺术人才培养要有通识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如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学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宋剑锋;空间卫星网络自主管理及其协作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梓铭;餐盒业者卫生自主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伍顺比;历史·现状·策略[D];西南大学;2013年
10 童话;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于晓荷;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才需求的预测与人才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林灿;我国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王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7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3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