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讨
本文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讨
【摘要】:该文综合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强调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对各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与途径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
【基金】: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号:HB12TY008)的主要研究成果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03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807.4;G647.38
【正文快照】: 目前,体育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就业压力,据调查显示,缺乏相关工作或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是体育院校毕业生尤为欠缺的素质。这就要求体育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该文提出分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涛;;构建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赵巧;刘振忠;刘素兰;;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3 邓万金;;体育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及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卢进伟;;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年09期
5 刘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以河南省体育院校为例[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利;张国猛;;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8期
2 魏玮;;基于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创业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年01期
3 肖付明;薛斌;;体育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哲;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社团组织形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敏;;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大家;2010年03期
2 薛炜华;;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1期
3 刘振忠;哈增红;王芳;赵英彬;;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5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方芳;;我国创业教育师资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10期
7 钟强;姜峥;;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因素作用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1年11期
8 曹胜利;高晓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青年科技;2007年06期
9 滕延江;;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3期
10 沈红波;陈韶成;徐炳生;;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伟;;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马兴亚;;对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相关理论问题的几点认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莉;;高等体育院校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柳伟;;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5期
5 柳伟;;高等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孙淑惠;;“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7 谢颖;;略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转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8期
8 李忠梅;曹晓蓉;刘晓梅;张玉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变迁与启示[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9 邓夏;李千千;段娟娟;;高等体育院校考生择校探因[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年Z1期
10 陈东;章柳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管理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惠;;“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毛永强;;案例教学在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余学锋;蔡文菊;韩冰;;高等体育院校课程体系的状况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刘崇磊;;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问卷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崔越莉;;对高等体育院校竞、教、研、企“四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构想[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蒋维娜;;影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陈西玲;;高等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创新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李雪;沙川华;朱玄;李龙;;高等体育院校女大学生核心区等长收缩肌力追踪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9 郑亚飞;;高等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鲲;;高等体育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及模式构建[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苇子;“小教师”带动了“大课间”[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贾丽娟;高等体育院校篮球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3 赵子建;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博;关于高等体育院校球类运动项目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5 刘志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浩然;新时期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2 徐秀菊;中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战略比较[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马英;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志;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篮球课程资源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李云峰;“质量工程”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丙权;高等体育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晓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教育中教与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桑培虎;近十年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科研状况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朱宏;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影视武打表演课程设置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刘剑欣;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45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4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