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比较的改进教学方式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05 14:32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比较的改进教学方式思考 出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 差异比较 教学改进


【摘要】: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美两国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教学方式方面,美国高等教育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施综合课程体系;采用探讨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目前探索人才培养方法与路径,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Abstract]:As a result of the social system,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different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deas,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are quite different.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mode,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explore teaching by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teaching mode of China's current exploration method and path of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当今世界,美国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她有着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据《泰晤士报》公布的“2013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显示,名列前20所的世界一流大学中,美国就占据了14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世界最好大学”排名中,前3名及第7名到第16名都是美国的大学,因此,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3期

2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莲;江萍;王炳举;胡晓静;宋于洋;;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林学本科人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2 万文涛;余可锋;;从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曲线看其创新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陈建忠;;美国大学的学生成长服务及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高嘉勇;李静;蔡超;;美国高校课程设置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肖智;钟波;;探索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吴春花;刘培培;;论长三角地区职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成功(教育);2009年01期

8 刘香君;;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王书峰;吴玉章;李晋涛;王莉;;一种联想式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的构思[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Z1期

10 刘刚;;论社会IT培训机构对高校的影响与关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付丽;罗钧;孟丽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瓜荔荔;钱建华;;学术交流与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徐乐;王淑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杰;段玉玺;;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基础 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建军;马永昌;;农机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元芳;彭绪梅;;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钟飞;杨晓俊;张昌汉;;浅析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Zhao Lijie;Yao Kai;;Discrimination on the problems of school-enterprises jointed train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袁超;;“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创业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婷;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识别与排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杨学新;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彭跃华;区域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孙胜;现代安全教育的机理与优化方法及其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俊玲;高教园区模式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妍;混合多目标创新能力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升月;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姝廷;学术英才群体接受高等教育背景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京江;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与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蔚;某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徐昕;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罗雪莲;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春生;美国和俄罗斯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2 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3 张晓鹏;哈佛教改[J];上海教育;2004年20期

4 张晓鹏;研究型大学不等于研究至上[J];上海教育;2005年09期

5 顾建民;整合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教育的新范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代喜,尚代贵;从中西教育差异看素质教育的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范艳玲;;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制度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巨冉冉;;以教育环境差异为例浅谈城乡教育差异及应对措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4 覃春铭;李晴;;乡村美术教育惊心的“边远”——关于城乡美术教育差异的思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鲍红敏;;基于校内外教育差异下的培训问题分析[J];吉林教育;2013年36期

6 姜哲;;浅谈“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J];科技创业家;2013年24期

7 骆青青;;由中日教育差异所想到的[J];贵州教育;2008年13期

8 许锡良;;从婴儿撒尿方式看中西教育差异[J];语文新圃;2010年06期

9 绪红霞;中西道德教育差异探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胡振东;中美两国教育差异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前任总编辑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John Glenn公共事务学院在读博士 贾鹤鹏;好学区高房价背后的中美教育差异[N];北京科技报;2012年

2 记者 魏晓薇;剖析中美教育差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肖渺;园长必须是教授 中韩幼教专家热议两国学前教育差异[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张枫逸;“最严减负新规”如何不沦为一纸空文[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5 陈伯松 本报记者夏先清;城乡教育差异大[N];四川日报;2003年

6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曹崧;深港教育差异大 跨境学童压力增[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刘谕 翟智斌;中美教育差异浅析[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媛;城乡高中教育差异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任盼;广东省基础教育均等化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83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3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