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2-16 21:28

  本文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 激励机制 构建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存在实践主体内在驱动力不足、外在约束力不够,实践组织向心力不强,实践客体载体吸引力不大等问题。对此,应构建良好的领导、教师和学生激励制度,并建立健全运行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rnal driving force, insufficient external binding force, weak centripetal force of practical organization, and less attraction of practical object carri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operation guarantee system to full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梧州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0F004)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红霞;王冬梅;;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献君;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史顺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再认识[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曾涛;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作[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2 施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黄金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3 宋华;;谈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4 王晶;;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与激励机制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5 杨灵;;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6 甄志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7 吕惠兰;;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8 徐明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改进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9 李伟;刘运春;李梦兴;;激励机制对学生干部个体培养的实证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10 高亚丽;;谈运用激励机制理论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春玲;;公办高校教师绩效薪酬体系优化[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邢志杰;;影响高校教师岗位津贴收入分配的因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长峰;蔡晨;;关于重点学科建设中的激励机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徐延利;王玲玲;刘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契约的设计与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佳;;民办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与改革[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林辉;;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与途径方法[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8 黄小玲;;论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广珍;;中国大学治理:激励、承诺与约束[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徐峰;林松;祝媛媛;;构建教师学术、技术水平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师职务聘任中势在必行[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普布次仁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浅谈激励机制在高校的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2 杨琳;构建磨炼学生、打造人才的舞台[N];光明日报;2003年

3 通讯员 田丽娟 宋文生;河北医科大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N];河北日报;2004年

4 张新康;如何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毛泽武 本报记者 童乐生;乐信院: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学院发展[N];乐山日报;2007年

6 徐敏;建立激励机制 加大帮困力度[N];解放日报;2004年

7 记者  董康;江苏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于媚 阚银峰;树立榜样 多管齐下[N];光明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王群;华中科大武昌分校制定激励机制助学生就业[N];湖北日报;2009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 杨晓波 孙殿明;建立高校长远发展的激励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晶;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内部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3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勇明;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邢周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8 湛俊三;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哲;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郭明维;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罡;我国高校辅导员管理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冯振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曾凯;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赵明晟;我国高校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刘伟;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琳;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任桂焕;民办高校专职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莉英;基于组织公平理论的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6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16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