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7 00:52

  本文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生成 出处:《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前,许多人认为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在不断地下降,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正在遭受着众人无情的批判。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批评和指责。本论文认为,一味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批评和指责,不仅不利于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大学生道德的健康生成和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关心大学生群体,帮助大学生解决道德上的问题,合理引导大学生生成健康的道德。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情况,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影响大学生道德生成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影响大学生道德生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互联网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影响大学生道德生成的负面因素,提出了合理引导大学生道德生成的途径,,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he moral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declining, and the moral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being criticized mercilessl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The mor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we can not blindly criticize and criticize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Blindly criticizing and criticizing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unfavorable to the solution of the mor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o the healthy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of college students.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care about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 college students solve moral problems and guide them to produce healthy moralit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s the investigation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deeply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The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oral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family factors, schoo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nd Internet factors. The subjective factors are mainly the moral cognition, moral emotion and moral will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aimed at the nega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and puts forward a reasonable way to guide the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nd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国;道德建设与反腐败[J];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04期

2 鲁满新;刘彬;;大学生就业中思想道德缺失及对策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Z1期

3 陈晓鹤;;加强大学生底线道德教育的意义[J];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郑丽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究;2007年02期

5 刘晨;;网络色情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6 徐元彬;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思考及其对策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亚茹;;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年09期

9 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研究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木蕃;;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与道德自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泽应 李培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川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潘从武;[N];法制日报;2010年

4 太原大学 霍功;[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贺善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0501班 李长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韩丽莎 刘丽娜;[N];河北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赵宇清;[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 连小芳 实习生 王俊蓓;[N];宁夏日报;2005年

10 李泽泉 陈莹;[N];人民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516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16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