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大学精神的现代性
本文关键词: 大学信仰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 现代性 出处:《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信仰危机、大学精神迷失和大学文化功利,是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具体表现。现代性社会问题造成人心灵秩序的失范,经济伦理异化造成人精神的沦落,大学发展理念的嬗变造成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的崛起造成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是形成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中国大学只有坚持大学信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确立真理归真和价值回值,追寻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传承和创新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才能获得科学发展。
[Abstract]:The crisis of university belief, the loss of university spirit and the utilitarianism of university culture ar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lemma of spiritual modern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ocial problems of modernity cause the disorder of human spiritual order, and the alienation of economic ethics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human spirit.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led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sm, and the rise of postmodernism led to a new nihilism of value. These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lemma of spiritual modern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ese universities only adhere to the truth and value of university beliefs, establish the truth and value return value, and pursue the lofty spiritual world. Only by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advanced human culture can we obta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梅贻琦大学教育理念浅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戴林富;;关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年03期
3 李光红;对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基于对湖北省独立学院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4 蔡先金;;认识大学软实力 打造大学软实力[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卢乃桂,罗云;西方高等教育的企业化进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陈锡坚;;关于大学和谐校园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9 李tb;;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周晓东;;构建和谐的多校区大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王李金;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D];山西大学;2006年
6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金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卢丽琼;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现状及管理制度浅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合理定位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章顺;我国传统大学理念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永宏;高等教育结构自主调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赵秀侠;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廖赛娟;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梁超梅;高考与高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李春光;权力与权利之间[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兆泽;大学理性之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0期
2 冯刚;;弘扬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3 文大稷;秦在东;;论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6期
4 张祖华;;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5 李淑云,赵厚亚,王殿才;谈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J];山东电大学报;2003年02期
6 顾秉林;明确方向、共同研究、创新发展[J];科学中国人;2004年03期
7 康怀远;大学精神和大学生素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刘智运;弘扬大学精神 提升大学品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余辉,胡瑜娇;试论大学精神与大学法制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朱小娟;;大学精神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世纪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文荣;陈霞;;用延安精神促进农科院校发展——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洪明;佟曾;;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行业特色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沈红;;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兼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和平(作者为四川大学校长);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顾玉平;谈谈大学精神[N];南通日报;2007年
3 肖擎;大学精神之上的精神[N];长江日报;2005年
4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涂文涛;努力培育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傅继红;四校长纵论大学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胡虹娅;大学精神的放逐与高校高层的两难[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青岛大学校长 徐建培;培育新世纪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8 储朝晖 教育学博士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西异趣归善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吴传喜;大学精神: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黑龙江大学校长 张政文;简谈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景春;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哲学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田起香;论现代大学形象及其塑造[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洁莉;论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精神的培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封连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贝贝;“选秀”盛行与大学精神之重塑[D];青岛大学;2009年
10 马淑丽;我国大学治理的泛行政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2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4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