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19:36

  本文关键词: 全日制 专业硕士 报考吸引力 出处:《教育科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大学生就业形势需要。但是大量数据表明,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全日制专业硕士整体报考吸引力偏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费标准偏高、选拔方式不够合理、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就业前景尚不明朗等。随着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种类和招生单位的不断增加,考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同能否跟得上其过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been expanding its enrollment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mainly new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has adapted to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adjustment of colleg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the need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data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academic masters, the overall attractiveness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is on the low side.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the tuition fees are relatively high. The selection method is not reasonable, the training mode is not mature enough, the employment prospect is not clear and so on. Whether candidates and social employers can keep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thing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be solved.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辉;;日本专业学位改革的特点与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光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汪昌华;;论班级弱势学生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王德寿,诸咸斌,吴秀玲,江丽,李慧林;优化组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探索开放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德寿;;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任玲,鲁义香,郑伟;试论高校院系党总支在学科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尹斌;;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费成效;;关于提高教师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作用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10 韩俊华;;《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国外高校管理机构设置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静;;工程力学课堂中师生心理因素[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3 刘钰;李延红;秦玉亮;;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创新高职教育教学[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谌安荣;;《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赵风华;;“钢结构”实践性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萍萍;;独立学院大学生受教育权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黄胜;梁光华;;论贵州地方高校的科研发展思路与策略[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许宗余;不同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郎晓叶;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s,

本文编号:154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4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b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