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评估模型构建
本文关键词: 网络信息危机 评估模型 构建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渠道,但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时,因普遍缺乏风险意识,深陷网络信息带来的各种危机中却不自知。为了能够对大学生遭遇的网络信息危机进行有效检测,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本研究首先基于三维危机检查评估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一阶因素和相应的十五个二阶因素组成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评估模型;其次,利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该模型进行因素的可行性检验,一阶因素、二阶因素的分析,从而修正该模型由三个因素、十个彼此相互独立的子因素构成;再次,利用AMOS软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从而最终确定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评估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的建构有助于将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种隐性危机显性化、量化,利于评估大学生所受危机的程度,从而能够合理地进行危机预警,有的放矢地开展危机干预。
[Abstract]:The network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for students' life and study, but they face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of every hu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isk awareness, all kinds of crisis in network information brought in becareles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encounter the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detection,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heck 3D crisis assessment theory model constructed by student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of network information crisis consists of three first-order factors and fifteen corresponding two order factor evaluation model; secondly,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test factors of the model by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first order factors. Analysis of order two factors, so as to correct the model by a factor of three, composed of ten independent sub factors; thirdly, using AMOS software for construction The model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finally determined the rati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nformation crisis assessment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model can help the various hidden crisis dominance, network information bring to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were quantified, assessment of the extent of the crisis, which can reasonably carry out crisis warning, crisis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金】: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突发事件’与大学生行为研究”(编号:11JYC013)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杨志坚;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韩子静;信息生态学与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畅;信息焦虑量表的编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玲霞;张勃;张华;;张掖市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2 唐步龙;;江苏林农购买苗木决策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曹晶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4 张劲松;;基于因子分析的领导干部成长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纪秀玲,王保国,刘淑艳,戴自祝;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6 滕海颖;;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网络心理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胡望洋;;运动员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周继红;;双人跳水比赛制胜因素解析及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程静静;何明;刘运洲;吕洪燕;修琪;;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翟伟;杨俊敏;鲍晓玲;;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敬堂;吕大明;张浩;;基于SPSS的农业功能聚类分区方法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周亚男;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4 赵玉兰;;自闭症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特征的观察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毅;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对于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夷岭;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珊珊;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贺胜德;转型经济中的组织冗余与组织创新、绩效[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陆艳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冠章;利用科学史传达科学本质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裕豪;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苏静;兼职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辉;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恽梅;网络信息中介评价与品牌声誉对消费者品牌印象和购买意向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洁;省直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一般领导素质情景判断测验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艾福娇;成人后悔倾向问卷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凤霞;顾客体验对家具品牌形象及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山;李瀚瀛;朱建荣;李腾东;;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与术语界定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2 陈曙;信息生态研究[J];图书与情报;1996年02期
3 邵培仁;;信息公平论:追求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邵培仁;;媒介生态城堡的构想与建设[J];当代传播;2008年01期
5 刁生富,,鄯爱红;社会信息化的伦理学问题[J];道德与文明;1996年05期
6 刘君;;后信息时代的信息超载与信息焦虑[J];电视工程;2004年01期
7 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8 张飞燕;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强化几种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07期
9 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10 张四新;;从哲学范畴看信息系统的生态归属[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魏开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林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富峰;青少年互联网自我效能感、搜索策略和信息焦虑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作英,倪羽;构建高师优质品牌毕业生配送资源流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2 魏美春,王家骧,刘金星,胡跃华;素质教育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适用性模式的构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张平,池平青,钟前;试论高校德育开放性工作新格局的构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宏洪;论高校师资队伍发展趋势的构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陈林刚;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理论实践载体的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邹茜;;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詹明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延金;徐兰;;高层次、多元化、开放性——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的方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刘斌;;试论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文化的构建作用[J];经济师;2007年06期
10 李亚慈;;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建华;高春花;张可;;大学生性观念的解读与构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晁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闫良国;于海琴;魏琴;王士龙;姜润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萍;;构建高校学生资助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虹;胡群海;;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7 林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8 肖永梅;;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的内涵解读及整体构建[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陆道坤;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凤英;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教师培训与开发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凌;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跃然;和谐大学文化构建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于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玉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郭俊梅;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展伟;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玉娟;构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德育机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芳喜;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5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4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