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国外高校科技研发的组织形态及驱动力量

发布时间:2018-03-05 14:06

  本文选题:国外高校 切入点:科技研发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达。20世纪晚期以来,国外高校科技研发的组织形态呈现综合、开放、协同等特色,知识、市场、国家等成为科技研发的多重驱动力量,而多元的评价体系及应用性研究导向则为国外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性基础。
[Abstract]: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take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open, cooperativ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knowledge and market. The country has become the multi-driving for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multi-elem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lied research direction have provided a solid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欧美大学学术组织及学术权力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DIA080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4;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炜;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组;日本大学改革的最新态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新奎;当代国外高等教育政策变化与大学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2 王瑞祥;陶春莉;王克振;;论现代大学制度下基层学术组织的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3 钱丽丽;赵彩清;;关于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黄崴;杨文斌;;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来自国外名校的实践[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3期

5 陈凯泉;张士洋;张凯;刘鹏;;矩阵化、虚拟化和联盟式: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创新[J];高教探索;2012年05期

6 周清明;;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7 全守杰;;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教育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胡建华;;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大学研究组织的发展[J];江苏高教;2011年03期

9 高书杰;国外高等医学教育评估的特点与借鉴[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平;;基于学部的跨学科合作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周兆透;大学学术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与教师公民行为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叶宝忠;基于技术转移集合体模式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静;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对跨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健;我国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环境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周静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探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王华丰;行政与学术[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婵;高等学校跨学科组织的系统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丽刚;中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佟研;我国理工院校发展的科学定位与策略选择[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杨永革;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组织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欣;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蒙荻;;我国高校去行政化任重而道远[J];上海教育;2011年05期

2 李斯杰;;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水山;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1992年04期

4 张国忠;国外高校的学生贷学金及其政策[J];吉林教育科学;1995年07期

5 郭少华;;国际透视:大学生教育资助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6 王春霞;;国外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意义[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陈娴;;以国外三所高校为例浅谈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实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赵林记;;国外高校内部民主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王莉;;国外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于平;国外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借鉴[J];煤炭高等教育;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科;;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及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葛继平;;原中央部委属本科院校划转辽宁省管理后发展策略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首照宇;;影响高校科研经费增长的因素权系数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梁永明;贾水库;靳久良;郭亚臣;王世明;刘建铭;于越;王义刚;段进宇;杨新苗;柳昌江;杨红玲;;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牧晓波;魏毅;;浅谈出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严全治;马艳红;;美国大学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匡海学;;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张扬个性[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8 孙韬;熊兰;侯世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PBL课程的教学模式浅析[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9 徐虹;;大学生给教师打分方法的若干统计思考[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钱建华;百里清风;;地方高校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巍;长春工大服务经济以“实”为重[N];长春日报;2007年

2 秦洋;理工大科技研发踏上“高速路”[N];山西日报;2005年

3 贺春兰;用开放的组织形态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徐鹄鸿 杨文炳 吴燕玲;树立评价导向 确保考评效果[N];战士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欣然;财大MBA合作办学项目走过22载[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杨晨光;国外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有益尝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李旭;海外华人国外高校援助灾区学生[N];四川日报;2008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N];新清华;2004年

9 马红漫;高校如何走出债务困境[N];广东科技报;2007年

10 马红漫;高校高负债背后是专业化缺失[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慧;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吕丽莉;高校学生组织的民主建设[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高校人力资源指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钟洪;新世纪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赵立新;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海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陈爱琴;大学CIO体制建立与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园;关于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胡春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根林;我国高校募款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晶;我国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黄步军;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7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