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本文选题:通识教育 切入点:专业教育 出处:《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它产生于美国大学,但源头却在欧洲,它在美欧以两种不同路径演变发展。通识教育移植到我国大学后遇到一些问题,如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较肤浅、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于随意、通识教育的认可度较低、通识教育主体积极性不高、通识教育机制趋于僵硬等,通识教育现实与理想有很大距离。我国的大学要在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和以理想为旨归的现实主义之间寻找一种张力和平衡,去开拓一条真正的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的通识教育之路。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idea,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model. It comes from American universities, but its source is in Europe. It evolves and develops in two different 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fter general education was transplanted to Chinese universities, it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If 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superficial, the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too arbitrary, the recogni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low, the initiative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not high, and the mechanism of general education tends to be stiff, etc.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between the reality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ideal. Our universities should seek a tension and balance between idealism that transcends reality and realism, which aims at idealism, in order to develop a true one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Localization of the road of gene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蚌埠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创新体系下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YJC880018)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路德维希·胡贝尔;赵雅晶;;通识教育与跨专业学习[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2 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3 甘阳;;通识教育:美国与中国[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5期
4 李建强;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苗文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理性反思[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9 杨春梅;;英国大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的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玉河;;傅斯年的大学理念及大学研究所构想[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2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王娜;方建斌;张应辉;张逢军;;农林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施佳;论中国法学教育的实现目标及实现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6 王祖林;黄义武;;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席成孝;;从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看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新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高天好;王寿鹏;;对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罗军兵;李晓芸;;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冯翠玲;;美国高校管理探析及其启示[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段瑶;;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相丽辉;吴晓娜;;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教育上的一个两难问题[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关仲和;马丁;;浅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和而不同”[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何方昱;;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郭云凤;;阿什比的技术人文主义大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文科;;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及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妍;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敏;基于形体两分法的中国本科大学精神文化逻辑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彬;高校教师学术自由权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永静;我国高校学年学分制的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胡佳;安徽省高校办学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增俊;香港高校通识教育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张家勇;张家智;;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杜祖贻;通识教育究竟是什么——《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4 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5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年04期
6 洪明;台湾的通识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7 李曼丽;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8 李硕豪;普通教育·通识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6期
9 周奔波,丁为,王细芳;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高教论坛;2005年02期
10 曹莉;;剑桥批评传统的形成和衍变[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 胡显章;[N];新清华;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相甫;;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做人与做事相统一[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08期
2 张楚廷;;何谓通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3 陈文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与融合[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4 侯莎莎;;专业课教师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12期
5 范玮熠;汤薇;;从大学生创业能力看通识教育之优劣[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3期
6 张正义;;论大学的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7 陈小红;;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博弈与一致性:美国的经验[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5期
8 董凤服;;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9 贺君;;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张富生;;我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制度变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田玲;;全球化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影响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3 张燕;;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王定华;;梅克莱约恩在阿姆斯特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果胜;;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考[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杨岚;;教育现代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发展走向浅探[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杨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格培养[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梁忠;郑启玮;;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柯文进;构建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6年
2 王定华;美国大学生所体验的通识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N];文汇报;2009年
4 陈洁;通识教育悄然回归[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复旦大学校长 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通识教育:大学改革的路径选择[N];解放日报;2008年
7 吴铭;中国通识教育的迷茫与探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记者 朱振国;教育部刘曙雄: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褚国飞;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提供有益世界的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 沈祖芸 杨晨光 唐景莉;通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双宝;西南财经大学的通识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D];汕头大学;2010年
3 唐霞;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于淑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梦阳;科南特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践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6 罗文华;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蔡庆杰;高校本科课程结构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春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07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0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