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证研究:跨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4 01:50

  本文选题:民族地区 切入点:高校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卡氏16PF量表对广西6所本科高校800名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和4种次级人格因素进行的调查和跨文化分析表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应注意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教育、以提高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并通过"大学精神"文化、新课堂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社交文化建设来推进。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16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4 secondary personality factors among 800 students from 6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the Carson 16PF scal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arrying out knowledge education with the theme of innov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th self-awareness as the core, and quality education with the main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And through the "university spirit" culture, new classroom culture, social practice culture, soc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毛连军,成容容;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蒋京川;文化与人格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鹏;于广明;;论高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5期

2 杨征;;在生活中体验:道德教育的根本[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陈新叶;张建玲;姬彦红;郑欣;;高职女生个性特征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张海钟;;人格心理的城乡跨文化实证研究十年成果综述[J];社科纵横;2006年03期

5 张伟强;;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德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06期

6 杨超;;教育以人为本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6年03期

7 陈志兴;;和谐德育: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8 李光明;倪晓f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以云南民族大学2005级学生调查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慧;;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聃;高校教师激励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咏樨;以人为本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谢燕;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倪文娟;武警工科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点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5 华道金;儿童自尊感的人格教育价值及其保护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丹;大学生绿色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7 许惠清;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琴;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卢楠楠;制度德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魏永军;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旭东,李志,伍安春;农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健康人格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蒋京川;文化与人格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杨秀莲;;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李富强;西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程[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5 葛鲁嘉,周宁;从文化与人格到文化与自我──心理人类学研究重心的转移[J];求是学刊;1996年01期

6 孟建伟;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位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韩忠太,张秀芬;学科互动: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李树华;;高校不同生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19期

9 陈少华,郑雪;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欠费原因及对策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0年10期

2 王莉;;首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评优揭晓《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荣获三项奖励[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海巴根,金志远;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及其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彩娜;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孙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民族地区高校科研管理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6 孙力;民族地区高校科研管理与科技产业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赵东华;郑超;;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8 金海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民族关系的日益完善[J];满族研究;2000年03期

9 张学立;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10 赵芸;;加强民族地区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龙先琼;;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思考二则[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尚滨;张宝华;;浅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薛恩坚;李润生;;知识经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王文东;杜继进;;新时期民族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A];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辉;张怀英;;湘鄂渝黔边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鹏;;民风民俗与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茧;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中学教师[N];湖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陈科;万名大学生参加选调生考试[N];四川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黄芳;建设民族地区知名本科院校[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罗文勇 吴应志 郭华邦;盛开在民族大家园里的一朵奇葩[N];解放军报;2010年

5 何星亮;请把新疆民族地区作为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主要实习基地[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陈昊;我省两所高校定向招收101名师范生[N];团结报;2007年

7 尚道文;坚持育人为本 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工作实效[N];团结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茧邋通讯员 吴恒忠 申绪湘;大湘西崛起的“平民大学”[N];湖南日报;2008年

9 龙则池 万一平;坚持特色战略 办好凯里学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通讯员  佘佐辰 何小平 本报记者  沈耀峰;抒写湘西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新华章[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赵铸;新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苏;高校大学生激励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洁;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长安大学;2009年

3 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徐伟东;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的理性分析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梅春艳;对当代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宋亚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八荣八耻”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素梅;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理念的人学审视及创新建构[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琦;高校大学生就业推荐整合营销策略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威;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10 谭建辉;关于河北省重点本科院校大学生健商水平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9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09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