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09:16

  本文选题:高师院校 切入点:创新人才 出处:《成才之路》2016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等师范教育是中国教师教育的主体,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教育能力不但是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的必要条件,也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改革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就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观念、方法、手段等角度提出加强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Abstract]:Higher norm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body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graduates of normal colleges is not only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ese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ans.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教师资格制度背景下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11SA020)
【分类号】:G65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晓丽;崔明德;李国栋;;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J];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王占军;;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改革——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J];大学(学术版);2009年12期

4 邹美美;罗瑾琏;;创新型人才国内外研究进展[J];人才开发;2009年08期

5 刘鸣;;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8期

6 黄友珍;;我国师范院校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0期

7 钟秉林;;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8期

8 钟秉林;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花;;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6年26期

2 卢清;;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6年23期

3 张从俊;曹安照;谢荣见;;安徽省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储备效率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田雅莉;林静;杨秀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19期

5 赵永华;李志慧;宋现敏;;基于交通工程专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6 汪伟;何山;;“教师技能”课程逆向教学设计及非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刘克非;贺国京;肖宏彬;;工程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03期

8 杨洪梅;;高校地理学本科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9 常彦琪;管国政;;国外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6年02期

10 梁宁一;张晓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电气照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叶珠;李盛兵;;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教育政策与措施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2 熊建辉;;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高等教育与研究在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新动力[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9期

3 ;日本激励大学教育改革最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8期

4 周红霞;唐科莉;李震英;;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教育的一致应对[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8期

5 李震英;;面对经济危机 韩国高调推出“教育福利促进计划”[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6期

6 阚阅;;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高等教育财政[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唐科莉;;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新加坡教育应对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5期

8 刘熙;;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英国教育策略研究——英国政府白皮书《新机遇:迎接未来的公平机会》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4期

9 杜岩岩;朱小蔓;;俄罗斯师范教育政策调整的动因、策略与措施——基于《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俄罗斯竞争力的基础》报告解读[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10 ;欧盟教育发展政策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0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10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