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奈尔计划”的发展与影响
本文选题:康奈尔计划 切入点:办学思想 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1868年伴随着康奈尔大学的诞生,"康奈尔计划"也随之形成。这一计划是两位创办者康奈尔与怀特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康奈尔大学首任校长怀特成功将二人先进的办学思想从理念付诸实践,即"康奈尔计划"的实施。校长怀特与其继任者亚当斯和舒尔曼的实践使得"康乃尔计划"让年轻的康奈尔大学办学模式独树一帜。"康奈尔计划"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美国大学社会服务理念的演变过程,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计划随着大学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对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僵化体制、专制管理以及迂腐的教学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其最终走向卓越而举世闻名。
[Abstract]:In 1868, with the birth of Cornell University, the Cornell Plan was formed. The program wa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two founders' ideas of running a school, Cornell and White. The first president of Cornell University, White, succeeded in bringing them to the fore. From the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into practice, Tha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nell Plan. The practice of President White and his successors Adams and Schulman made the Cornell Plan unique to the young Cornell University school model.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rnell Plan.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service concept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It wa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rogram was constantly expand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times, and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rigid system, authoritarian management, and pedantic teaching tradition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t that time. Its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kes it famous for its excellenc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连进军;美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的特征剖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虎;孙启林;;试析利益集团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邹涵;;美国赠地学院对其工业化时期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3 陈新文;;美国赠地学院的发展及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海芬;;本科公共基础课课程主体的价值选择及行为取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许长青;;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美国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张松;;高等农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4期
7 任继周;侯扶江;胥刚;;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我国亟待补上的一课[J];草业科学;2011年10期
8 冉育彭;;美国赠地学院建设给我们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5期
9 戚文静;朱现平;;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性和影响力——近十年来赠地学院的国内相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10 戚文静;朱现平;;美国赠地学院发展的典型性和影响力[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光;董维春;;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书峰;美国退役军人教育资助政策形成与变迁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5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梁燕玲;文化诉求与组织生命力[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冯典;大学模式变迁研究:知识生产的视角[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晶;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余斌;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宋晓洁;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全齐;我国国有高校独立学院规范化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兵;美国赠地学院法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崔高鹏;从特纳到莫雷尔:1862年美国赠地学院法案的起源与发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真伟;1869-1929年美国社会变革中的劳工[D];河南大学;2008年
8 姬睿铭;美国成人学习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李兴鑫;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戚文静;美国赠地学院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谷贤林;;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2 张继明;;从莫雷尔到威斯康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之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4期
3 李庆豪;;提高人文社科类大学服务社会的质量[J];江苏高教;2007年02期
4 李淑龙;;刍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内涵[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韩美贵;;研究型大学教师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探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年12期
6 胡冬煦;;研究型大学的个性发展之道[J];科技资讯;2004年24期
7 孙景欣;;就美国大学生入学标准谈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8 王国强;;研究型大学实验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9 牛r,
本文编号:1655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5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