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8 16:17

  本文选题:网络 切入点:新媒体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1期


【摘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网络等新媒体日益兴起的现实,针对网络信息量大、快速便捷、互动交流等特征,通过以"新"引人,占据思想引领的制高点;以"媒"为介,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新"带"旧",在新载体中体认传统价值等方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路径。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must focus on the rising reality of new media such as the network,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mou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apid and convenient, interactive exchange, etc. Occupy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take "medium" as the medium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ake "new" with "old" and recognize the traditional value in the new carrier to expand the new field and new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传媒大学 赵子忠;[N];光明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燕;“前理解”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仙环;;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我院学生党员博客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

2 朱P";;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J];学理论;2010年34期

3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6期

5 高明;戴晓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8期

6 章巧眉;关于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郑超欣,于建星,苏梦香;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8 杨素平;网络时代的大学生道德问题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杜佩;;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10 潘玉良;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友庆;王玲;;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郑爱明;;信息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措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泗林;姚有新;龙坚毅;;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穿梭——从辅导员角度思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4 李笑燃;诺敏;;大学生网络性人格障碍及其教育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杜超;;大学生网络情结及其心理学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8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侯新民;网络(图)广义直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s,

本文编号:1677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77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