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时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公共精神的研究
本文选题:公共精神 切入点:政府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4期
【摘要】: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公共精神,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及其多次访学美国的感悟和对于中国文化负面效应的深刻反省。1919至1946年,私立南开大学赢得政府高度重视,得益于张伯苓的公共精神。私立南开大学力矫国人"私"与"散"之弊病的办学理念,讲求师生合作的民主管理学校原则、法制化办学、诚信与自律性、非营利组织性、非家族特性等等,体现了张伯苓的公共精神诉求。近代中国,私人教育机构要赢得政府与社会信赖,办学者必须拥有一颗以公共精神为内涵的为"公"之心。
[Abstract]:The public spirit of private Nankai University President Zhang Boling, in modern times China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the introduction of background, and visits to U.S. sentiment and for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hinese cultural introspection to 1946.1919, the private Nankai University won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ublic spirit. Thanks to Zhang Boling's private Nankai University in the ills of force "private" with "scatter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school democratic management principle emphasiz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on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embodies the spirit of modern public appeal to Zhang Boling. China, privat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win the trust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we should have a the public spiri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ublic" of the hear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近代中国私立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880038)
【分类号】:G64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J];史林;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霞,夏建刚;大学的真谛——近代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思想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瑾;必须提高新生图书馆教育质量[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年05期
3 严加红;教泽广布 绩著南开——张伯苓人才教育思想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刘宏;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中的日本影响——以直隶省师范、军事学堂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韦启良;张伯苓:把科学从崇高的地位拖到尘埃——大学校长列传之三[J];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宋秋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办学成功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7 张剑波;正确处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六个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吴果中;;《时务报》与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9 刘莉莉;民办高校发展的选择与超越[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民办教育研究专号);1999年03期
10 丁润生;张伯苓对西部智力与人才开发的贡献[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知识分子交往网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傅才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培富;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D];山西大学;2006年
9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卓然;晚清政治改革潮流中的社会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2 谢逸;中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娟;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4 钟波;近代中国大学校长治校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D];湘潭大学;2003年
5 李洪珍;政府和民众之中间地带:上海反日会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金立群;“五四”精神的孵化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义强;街区社会公共领域的消逝:汉正街,1949-1956[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竞红;会通中西 传承创新——三、四十年代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静;《现代》杂志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10 羡萌;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研究(1912—1924)[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晓敏;;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现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2 王晓瑞;;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王晓瑞;;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4 万安中;;政府之“促”与民办高校之“进”的互动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旭;;浅析政府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中的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秦小玲;田永常;明厚利;;激励高校教师服务企业的对策与措施[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7 李宁;;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8 林夷;谭苑苑;;高校贫困生的政府和学校救助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9 李翔;;基于支持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创业联动机制的研究[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10 李建奇;张应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政府与公立高校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茂忠;沈红;;公共利益: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生长点[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中国同欧洲高等教育的比较与借鉴[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诚君;洪银兴;;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忠恒;;关于中国高师教育移位与定位的几点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贾云江;赵文平;;要重视民办高校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振伟;;浅谈高校的研究生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广西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和投资研究课题组;;广西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和投资的初步研究[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9 彭诗金;王文亮;;高等管理工程教育初探[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10 朱云杰;孙林岩;李明富;;论新世纪陕西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朱四倍;“单纯”大学生能消除“老化”的政府病吗?[N];就业时报;2011年
2 何怀宏;诉诸公共理性[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辽宁大学 徐平;大学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N];光明日报;2011年
4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宋晓亮;爱国主义教育重在爱国心培养[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李碧虹;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建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10 刘铁;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泽东;政府、市场与大学关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艾斌;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政府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功林;“名校+政府”型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海侠;论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远芬;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张丹;我国大学合理定位及引导机制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任蓓蓓;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探析[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丽;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娟;民国政府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郭炬佳;广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问题与政府政策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1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8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