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构建到卓越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哈佛大学学科发展的内涵与经验
本文选题:世界一流大学 + 哈佛大学 ; 参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注重围绕内涵发展学科。哈佛以法治、民主和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保障,以形成卓越学术共同体作为理念先导,在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系的办学自主权,紧密围绕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等内涵推进学科发展。哈佛经验表明:构建卓越学术共同体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办学者需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围绕形成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和学科组织逐渐提升整体办学质量;作为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在运行机制;学科发展需要保持忧患和竞争意识;办学者应与时俱进地理性审视大学文化传统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Abstract]:First-class subjects mak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focuses on developing disciplines around connotations. Harvard takes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of the rule of law, democracy and autonomy as its guarantee, takes the formation of an outstanding academic community as its ideal guide, gives full play to its autonomy in running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academic power, and closely revolves around the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system and graduate education and other connota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Harvard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stinguished academic community i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a school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need to form a university system, gradu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unning a school with the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ubject. The key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lies in forming the internal operating mechanism which accords with the law of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needs to maintain the sense of suffering and competition; and the scholars should rationally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univer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with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64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勇;张家智;;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王远达;;美国:哈佛大学计划扩大董事会规模[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周勇;;芝加哥大学教育系的悲剧命运[J];读书;2010年03期
4 李玲玲;;大学章程:高校治理的制度保障——哈佛宪章透视[J];大学(学术版);2010年11期
5 刘承波;;大学治理的法律基础与制度架构:美国大学章程透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李海萍;;高校学术权力运行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7 王建华;;基于学科,重构大学——读《大学变革的逻辑》有感[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8 安德鲁·汉密尔顿;许甜;;融古通今:牛津的传统与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周志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科学”的发展及其对大学内涵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韦禾;学科建设:高等学校的龙头工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周良发;;梁漱溟与钱穆的文化观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左玉河;;傅斯年的大学理念及大学研究所构想[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7 黄华;;美国赠地学院创立的当地经济因素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郑淑婷;;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冯翠玲;;美国高校管理探析及其启示[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潘琪;;公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段瑶;;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范瑞泉;张莉恒;叶儒菲;蔚鹏;谭勇;;高校推进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科研体制选择[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关仲和;马丁;;浅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和而不同”[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9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何方昱;;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妍;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敏;基于形体两分法的中国本科大学精神文化逻辑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2 张建华;论教育家治校[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3期
3 刘承波;;大学治理的法律基础与制度架构:美国大学章程透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5 张意忠;眭依凡;;论教授治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6 谢安邦,阎光才;高校的权力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7 刘香菊;特许状在美国私立高校发展中的法律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8 亓一涵;;美国大学章程研究及借鉴意义——以《耶鲁大学章程》为例[J];教书育人;2009年30期
9 陈学飞;传统与创新:法、英、德、美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趋势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马万华;研究型大学建设:伯克利加州大学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付义朝 华中师范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郑晋鸣;[N];光明日报;2001年
3 倪 震;[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晶;哈佛精神的形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光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动因与防范机制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09年01期
2 周述雅;;读吴励生《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3 吉哲鹏;李怀岩;;东亚人类学家聚首云南昆明研讨构建“东亚学术共同体”[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00期
4 王莉;;两大共同体的融合与冲突对大学治理理念的影响[J];理论前沿;2009年17期
5 潘金林;;现代大学共同体的衰落与重建[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6期
6 陈平;李梦虺;;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范忠信;;学术道德与学术尊严——兼谈伪学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4期
8 袁广林;;大学学术共同体:特征与价值[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9 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10 朱明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规范问题探讨——以学术共同体为视角[J];理论观察;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报发展[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第二章 全国学会的价值与功能[A];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C];2011年
3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靖;高崴;;第三部门参与:科技管理体系的多元化模式[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陆雯娉;张勘;;我国医学科研低质量的原因探究与建议[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苏宇;;大学章程制定主体析论[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7 肖燕雄;谭笑;;论新闻学的研究话语和研究方法[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8 刘洁;;论中国新闻学理论自觉的建构[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9 唐远清;;创新实施综合评议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以新闻学与传播学为例[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10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征文[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从曹操墓真假之辩谈学术共同体建设[N];东方早报;2010年
2 王列生;我比汪晖本人更加焦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柳霞 史楠;怎么看阎崇年的“悬赏门”[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科学院 李醒民;让作品说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垠;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上应大有作为[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协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学术共同体当承担学术评价重任[N];光明日报;2009年
7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朱四倍;科学家“想当官”,责任在谁?[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傅小平;接二连三的“抄袭”[N];文学报;2010年
9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大学是教授,教授是什么?[N];南方日报;2010年
10 ;谈责任 谋发展 共筑和谐家园[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华东;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年
2 肖艳;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深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2 辛全萍;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郭欣仪;中国档案学学科制度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郭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档案学者群体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昭;论大学章程的功能[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蔡国正;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探析[D];东北大学;2009年
7 李兴东;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樊思;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9 王小敏;研究生教育中师生交往对研究生知识产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朱晓敏;教育学派创生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5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