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优势学科培育基本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13:35

  本文选题: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 参考:《江苏高教》2012年02期


【摘要】:优势学科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基,优势学科培育是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型的关键。文章重点分析了优势学科的内涵、优势学科培育的必要性以及优势学科培育的基本途径,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学科方向等方面指出优势学科培育的具体措施。
[Abstract]:The advantage disciplin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igh level univers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dvantage discipline is the key to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 high level university and to promote our country's transition from the big country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powerful country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perior discipline, the necess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dvantage discipline and the basic way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dvantage discipline,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discipline cros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tc. Academic exchange and discipline direction, etc., point out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foster superior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凤娟;;变革中的高等教育——浅析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1期

2 宋晓平;梅红;黄忠德;;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现状分析与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超;;走向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变革趋势——读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陈华胜;;论文化神野下的高职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4期

3 郑丽;;变革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变革观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0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辅松;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小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源探析[D];中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二军;;关于构建学术团队与提升科研水平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赵可;史静寰;;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科技研发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王沛民;发达国家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的实践与动向[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3期

4 宋秋蓉;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思想及其启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开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忆琳;地方院校学科建设优劣势分析及其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5年01期

2 朱宏飞;朱晓邈;马丹丹;;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景林;抓好学科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发展与展望[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S1期

4 王文祥;崔桂青;;北华大学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宋保维;崔景元;;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6 ;重庆邮电学院学科建设硕果满枝[J];通信学报;2005年08期

7 张喜梅,姜茂发,颜云辉;抓好学科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1999年05期

8 陈德经;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3期

9 张育林;关于院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12期

10 陈佳洱;大力推进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各项改革[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张锦高;储祖旺;;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学科建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宁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高教科研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模式研究》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李丽红;;江苏某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的灰色定权聚类分析[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吴淦国;;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学科建设 坚持走“特色+精品”的办学道路[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新世纪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平;;探析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9 郭云玲;;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10 曹小林;赵涛;周孑民;周萍;;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学科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王能东 李东才;强化学术 凸显特色[N];光明日报;2009年

2 天津商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服务中做贡献 在贡献中求发展[N];天津日报;2009年

3 王能东 李东才 武汉理工大学;学术·特色·创新[N];中国建材报;2009年

4 宁夏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吴世彩;强化内涵 打造“两个一流”[N];宁夏日报;2009年

5 记者 吕禹;为学科建设指点迷津[N];绍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海霞;军地共建一流中医药人才基地[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李水清 蔡晓英;全国中医药院校在汉谈人才培养[N];湖北日报;2008年

8 贺根生 潘锋;广西中医学院博士学科建设成绩斐然[N];科学时报;2008年

9 蒙克;人才培养:大机技术的澎湃动力[N];网络世界;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万玉凤;建设人才培养的立交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4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璐;我国应用性理科人才培养与素质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汪新华;“985高校”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燕;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探析[D];河海大学;2007年

5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魏九花;大学生社团活动与人才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颖;大学权力治理结构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江娴;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杨杰;来华留学教育的产业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姚连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6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66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