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社会职能的优化——基于对美国公司大学的研究
本文选题:公司大学 + 高等教育 ; 参考:《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1期
【摘要】:公司大学是在20世纪中后期风行于美国许多大型企业和公司内部的教育实体。由于传统大学的教育产出不能满足公司和企业的实用需求,公司大学便应运而生。它以其独特的教育体系运作方式弥补着传统高等教育实体所不能充分执行的为企业提供动态人力资源、为社会的个体提供终身教育场景的高等教育社会职能。这些对于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社会职能的优化不无借鉴意义。
[Abstract]:Corporate universities were popular in the mid-and late 20 th century among large American enterprises and educational entities within companies. Since the educational output of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can not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ompanies and enterprises, corporate universities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With its unique educational system, it makes up for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can not be fully implemented by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entities, which provides dynamic human resources for enterprises and provides life-long education scene for individuals in society. These for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ocial function optimization not withou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湖南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DIA06016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外创新型大学及其治理结构研究”,项目编号:XJK06ABJ001
【分类号】:G6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正林;顾永安;;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2 舒邦华;;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展望[J];教育管理研究;1994年04期
3 张利芬;;基于创新型国家视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赵哲;;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3期
5 吴文清;郎永杰;马瑞敏;牛奉高;;地方本科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我国中部某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郭晓黎;;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简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0期
7 许青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8 李方葛;;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努力推进高教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9 周光礼;;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范式:办学自主权的国际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柳友荣;;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智伟;;东北沦陷时期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方耀楣;王兵团;;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刘莹莹;潘娟;杨焱;;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中三个主体的定位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三)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瞿振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文英;王琦;姚登举;;浅析“网络化”时代“大众化”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高福安;;提高行业特色高校办学质量,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贡献[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姚书研;;《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9 蒋南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高等教育的经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 阿伊莎·拉比 王嘉黎 编译;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悄然退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程瑛 周剑虹;我喜欢,我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李修远;公司大学:经理人培训新模式[N];市场报;2002年
4 程瑛 周剑虹;将选择权还给学生[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历史文化视野下的美国博雅学院模式(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余彬 通讯员 冯林;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N];湖北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彭德倩;真正的大师无法引进[N];解放日报;2008年
8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尝试商业模式[N];国际商报;2007年
9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综合处 荆德刚;高校在就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记者 邱丽娜;龙江特色高教体系初成[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小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和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岚;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5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梁淑红;利益的博弈: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洁;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晔;高等教育中的女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谢晓宇;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傅笑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解读与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龚华燕;英属印度时期高等教育的殖民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刘科;四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佟金梅;转型期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廖辉琴;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的精英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丽;韩国现代高等教育分析与思考[D];扬州大学;2006年
10 马晶;法国高等教育“358”学制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6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8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