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高校教学评价改革与中国教育梦

发布时间:2018-06-04 12:55

  本文选题:中国梦 + 中国教育梦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21期


【摘要】:教育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尊重梦想,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出彩"机会,是中国教育梦的基本追求。当代高校教学评价无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出彩,因此,高校教学评价必须实现范式转向。高校学习性评价旨在通过持续、及时而又有针对性地反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思维水平,实现"人人成才"的梦想。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dream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It is the basic pursuit of Chinese educational dream to respect the dream and the chance of each individual.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make every student succeed or make every student excel. Therefor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realize the paradigm shift.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through continuous, timely and targeted feedback,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inking level, and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everyone becoming a talen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冯翠典;高凌飚;;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J];教育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对高等数学学习中“过程性”错误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青;赖胜男;谢菊英;;艺术设计课程“设问教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3 李勋;;教学做一体化下的学生学习与考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杨慧卿;;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理解性教学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严大虎;陈明选;;注重理解的多媒体学习软件设计及其实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韦施羽;;校企深度合作 构建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1年05期

7 韩明;;汉语学习的层阶与汉语教学的适切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明选;刘径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9 杨慧卿;;数学理解水平评定方法及其数学模型构建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段仁燕;黄敏毅;王志高;张中信;;学习性评价在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树培;珍视不可测量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欣;学习性评价对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效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婧;基于理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余勇刚;基于理解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周银锋;高中地理学习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池小平;中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凤;概念为本的科学课程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7 李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文敏;师生对话的解释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修玉冰;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甜;网络环境下基于理解的初中数学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萍;高凌飚;;“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洪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与现代中国教育[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2 朱永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教育[J];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3 姚淑云;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J];教育探索;2001年02期

4 韦禾;是耶非耶?任君评说——《解读中国教育》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5 ;《21世纪中国教育的思考及走向》征稿启事[J];黑龙江教育;2001年12期

6 潘涌;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教育导刊;2001年23期

7 晏廷俊;忧患意识与中国教育问题追问[J];读书;2002年03期

8 徐玉斌;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胡承波;加入世贸组织挑战中国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阿露;阵痛中的中国教育[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利建;;闷热的中国足球给闷热的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用反克为主方略剔除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的弊端的建议[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龚友德;;知先行后说与中国教育[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小平;;大成教育与中国教育创新[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4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徐兰香;;创新:中国教育的希望——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思想的体会[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邬志辉;;近代中国教育演进的线索与命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田利军;;30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大讨论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从百年南开看中国教育创新 第四篇 体悟南开 月异日新辉煌我前途无限[A];《毕业南开》纪念南开大学成立100周年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鑫华;;新中国教育四十年历史分期之我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磊;准格尔旗 两位校长获中国教育大奖[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2 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陈惠芬;美国心脏病学院中国教育基地挂牌[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高级编辑 李泓冰;“追4”梦圆,中国教育再追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4 本报记者 翟晋玉;创新和变革:中国教育的未来[N];中国教师报;2012年

5 杨国栋;北大校友的成功不等于中国教育成功[N];青岛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袁新文 张烁;看4%改变中国教育[N];人民日报;2012年

7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振洪;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N];光明日报;2013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R,

本文编号:1977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77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