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4 00:37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 + 劳动力市场 ; 参考:《教育与经济》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运用1 978-201 1年全国层面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实证估计并检验经济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产业、劳动力市场、城市化水平及政策等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发现,工资水平与失业率是继人口、产业结构与恩格尔系数后,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失业率的边际效应显著为正,平均工资水平的边际影响为负且绝对值大于失业率。城市化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且十分稳健。在逐步纳入毛入学率的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规模扩展的边际效应的绝对值不断减小且不再显著。据此,我们认为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合理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长期政策取向。
[Abstract]: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time series data of 1978-201 year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stimates and tests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industry, labor market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policy. It is found that the wage level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fter the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gel's coefficient. The marginal effect of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the marginal effect of the average wage level is negative and the absolute value is greater than the unemployment rate. Urbanization rate has a significant pull on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cale and is very stable. We find that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marginal effec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n the scale expansion is decreasing and no longer significant aft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ss enrolment ratio are gradually taken into account. Therefore, we think that the rational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cale through market approach is a more effective long-term policy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中国‘特征性’经济结构--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88004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公立大学自主发展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CUG090119)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文利,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丽,周志刚,王致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经费的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浩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评建工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马治国;论科学的网络教育发展观[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6期

6 刘奔;王小泉;;新疆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0年12期

7 廖智伟;论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的规模经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韩映雄;韩云炜;;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关系的定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庄华洁,周金其;浙江省高等教育个人支付意愿与独立学院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张炜;;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红梅;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殷红霞;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岳武;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小玉;高等教育与陕西区域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项伟;浙江省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文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变化趋势及机理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方旭;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及社会支持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鲍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路[D];浙江大学;2002年

7 周培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谢尊贤;高等教育的成长轨迹与高校规模适度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李旭峰;湖北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网站网址名录[J];中国就业;2003年07期

2 樊辉;;从构成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J];改革与开放;2003年09期

3 翟志刚;;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4 刘丽;李咏梅;;浅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胡剑萍;;德美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干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5期

6 韩玉成;李丁;;对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思考[J];华商;2008年03期

7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8 孙妍;;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国行业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J];经济导刊;2010年06期

9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个体生涯:一项比较研究》出版[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3期

10 宫希魁;再论开放劳动力市场问题[J];求是学刊;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国;;关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政府干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赖德胜;;建立企业家市场[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8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9 丁立宏;王静;;建立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罗来淼;;加快鹰潭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几点意见[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桂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要适应市场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贾楠(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及对策[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周倜;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王岩;对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立法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茜;广州劳动力市场将信息化[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张丽宾;劳动力市场运行渐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2002年

7 周萌;欧盟6国将向新成员开放劳动力市场[N];国际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莹波;劳动力市场女性比男性更受欢迎[N];桂林日报;2007年

9 王建威;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需过“三道坎”[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陈建中 李玉梅;我市首次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N];金昌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4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5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6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晋利珍;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青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歆琳;京沪铁路对沿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晓文;试析欧盟东扩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祖杰;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叶碧英;当代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辉;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金春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劳动力市场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6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16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