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提拔还是外部选聘:亚洲一流大学校长选拔模式研究
[Abstract]:After examining the selection model of the presidents of 25 top universities in Asia,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universities adopt the internal promotion model,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selection mode of presidents. In the same country or region,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universities may also lead to specific preferenc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ime of establishment, new universities are more likely than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to accept presidents selected from outside. From a country or region point of view, university presidents of Hong Kong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have extremely high external selection, especially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candidates. The presidents of Japanese universities are mostly trained by the university and have complete study and work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才强校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9JZD0036-2)
【分类号】:G64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丽;;日本国立大学校长角色的历史演变述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2 刘道玉;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3 王洪才;高水平大学校长生成机制研究导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 王炳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5 贾万刚;;论国内一流大学校长的遴选[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6 王蓉;张必涛;;美、法大学校长选拔与职权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7 马怀德;;欧洲大学校长选拔制度与治理结构[J];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王英杰;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J];科学中国人;2005年05期
9 付连兴;;大学校长选拔与任用的国际比较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史万兵;张夙;;中美大学校长知识背景的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倬琳;研究型大学校长职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丁;;略论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2期
2 张光进;王鑫;;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冯铮铮;;对教育学家成为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Z1期
4 王立军;;高校管理运行机制探析[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5 黄艳霞;;战略型领导特征浅议——以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6 田艳丽;;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7 武正营;;发展教育博士(Ed.D.) 促进教育强国[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5期
8 杨九斌;吴坚;;社会力量在日本国立大学中的角色变革与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年04期
9 栾兆云;;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及其启示——以哈佛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08年01期
10 刘晶玉;任嵘嵘;;中国大学校长领导能力研究演变综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娣;职业型高等教育混合提供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文娇;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冯倬琳;研究型大学校长职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与大学领导行为之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智英;技术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薇;耶鲁大学雷文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方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萍;美、日公立研究型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差异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伟娜;两岸公立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冰;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海萍;美国大学院长职业化对我国的启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汤琳;我国一流大学有形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洪莹;科学人才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丁月;文化管理视阈下的我国大学管理变革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曹玉洁;中外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黄久娟;当代中国大学校长人文素养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平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3 魏海苓;;战略规划与大学发展——以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4 阎凤桥;对英美大学校长管理体制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5 乌利希·泰希勒,陈洪捷;欧洲化 国际化 全球化——高等学校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冯铮铮;;对教育学家成为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Z1期
7 李田;;大学校长选拔:误区与出路[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刘道玉;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9 冯倬琳;冯玉广;;应用自组织理论预测入世后我国的高教系统[J];高教探索;2006年01期
10 陆登庭,阎凤桥;一流大学的特征及成功的领导与管理要素:哈佛的经验[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版编辑 李树 叶菊艳 编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王生洪;[N];文汇报;2007年
4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 王生洪;[N];组织人事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岳蕾;基于职业发展需要的组织及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进;王鑫;;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4期
2 许晓东;大学校长任职条件和选拔程序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1995年02期
3 ;西德大学校长对高中课程的意见[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3期
4 眭依凡;;中美大学校长之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1989年03期
5 李天铎;发展科研:准备创新:1992年欧洲大学校长副校长常设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9期
6 章波;伊朗两所大学校长访问西亚非洲研究所[J];西亚非洲;2002年04期
7 眭依凡;改造大学: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1期
8 陈笃彬;试论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施建军谈怎样当大学校长[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胡弼成,王璐佳;大学校长以“权威”治校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增补理事候选人名单[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2 李晓宁;朱为鸿;;大学校长如何做好超理性决策[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3 周小燕;;试论抗战时期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燕杰;;落实素质教育的奥秘之教育艺术[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5 俞可;;大学校长:游走于高校自治与学术自由之间[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从循环经济视角论述龙江振兴[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贺词[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8 ;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届专题优秀文章颁奖暨期刊理论研讨会在鄂州大学举行[A];湖北省社科期刊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王长生;许椿生;;旧中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楚廷;;新世纪:教育与人[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新龙邋通讯员 孙击翔 实习生 彭冰清;让公众迷恋科学[N];湖北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大学没有私利,唯有责任和使命[N];文汇报;2007年
3 李景卫;中澳大学校长“跟班”交流[N];人民日报;2004年
4 东北师范大学 张君辉邋 ;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校长任期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任毅真;高校应营造学术创新的环境和机制[N];河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徐敏 彭德倩 本报实习生 丁学勤;大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人格[N];解放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兰;黄进:让法大“大度、大气、有大爱”[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郎晓黎;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发展3G丰富业务是前提[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在平;资源共享 合作双赢[N];福建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黄旭;郭位:用可靠性算算自己能活多久[N];电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文全;大学的本质[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佳;大学校长“湖南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蒋婷轶;中国大学校长的学科偏向及其矫治[D];湖南大学;2010年
3 刘伟娜;两岸公立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豆小文;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D];西南大学;2012年
5 尚嘉;我国大学教育家校长生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矫辉;21世纪高校校长价值优化问题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7 钟波;近代中国大学校长治校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D];湘潭大学;2003年
8 张淑敏;罗伯特·伯恩鲍姆大学校长领导力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黄久娟;当代中国大学校长人文素养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雷小生;略论大学校长的激励[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5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6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