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红人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6 09:52
【摘要】:网络环境下网络红人现象所带来的价值观冲击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个性心理、价值取向等,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网络红人现象所带来的网络文化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某些道德品质,但同时也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社会是一种‘远离传统’的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在校大学生群体是其最积极的使用者和最热心的参与者。①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也是全文的“魂”之所在。本文选题新、研究视角新,以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了伦理学、传媒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理论创新。 首先,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通过广泛的基础研究,对网络红人现象和价值观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梳理分析界定,阐述了价值观教育的重大意义。 其次是通过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含义与特征分析,揭示了我国价值观多元化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网络红人现象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为本课题研究建立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自制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描述了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根据现状及特征从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五个方面分析了形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使本课题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实践基础上。 最后,分别从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五个方面上回答了建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对策,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低俗文化、建设高校网络文化体系、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导向作用、加强道德榜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艰苦奋斗优良精神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培养理性的婚恋价值观;加强审美价值观教育、弘扬高雅健康的审美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培养正确的成才观、培养理性的就业观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解读。
[Abstract]:The impact on values brought by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red pers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attitude, ideology, behavior, personality, psychology, value orientation and so 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The network culture brought about by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red person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some moral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it also brings unprecedented impact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society is a completely new 'digital survival' way, which is' away from tradi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ost active users and the most enthusiastic participants. 1. This paper guides th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ch is also the "soul" of the full tex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xis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thics, media, pedagog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so on. Form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First of all,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hrough extensive basic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fine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and values of network celebrities, and expound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value education.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red pers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ason of the diversity of values in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influ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red person" on the education of value, and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subject. Thirdly,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self-mad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olitical values, moral values, life valu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aesthetic values and professional values,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bjective reality. Finally, from the political values, moral values, life values, aesthetic values, professional values of fiv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ic principles of value education an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It includes adhering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novating vulgar culture, constructing the network cultur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guiding role of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xampl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arry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fine spirit of hard struggle,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of life, cultivate the rational view of consumption, cultivate the rational values of marriage and love,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aesthetic values, Carrying forward the elegant and healthy aesthetic culture, cultivating the healthy aesthetic taste,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values,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hard work and pioneering spirit, cultivating the correct view of becoming a talented person, cultivating the rational view of employment, and so on, are interpreted one by one.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观龙;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群众;2000年05期

2 向小壮;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石油教育;1999年09期

3 黄成忠;;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4 冯志鹏;;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1期

5 姚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27期

6 钟健;;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世纪桥;2009年11期

7 邸春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避免几种倾向[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8 李向军;;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2008年15期

9 李星光;;努力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朱虹;张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传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成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意义[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佩珍;;嬗变与应变: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张海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胜;;广东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邵龙宝;;试探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和方法[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张宝印;;论对青年加强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的几个问题[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于慧玲;;论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赵原;;价值观教育必须入情入理[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张新鳌;;浅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艳伟;南宁高价文具热销令人忧[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荣久华;抓特色工作未必有碍科学发展[N];解放军报;2010年

3 李德顺;代际价值观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7年

4 王军;新时期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思考与构建[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朱广菁邋谢宏;价值观教育应 强化诚信教育[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小学生读本面世[N];北京日报;2000年

7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郭学旺;牢固树立热爱人民的价值观[N];山西日报;2011年

8 奚洁人;用忠诚创造未来[N];人民日报;2007年

9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周春燕;努力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郭万金;“老师”与“老板”[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庞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自我超越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亚男;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学思考[D];南昌大学;2011年

5 夏纯灿;农村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虞卓;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姬晋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常宾;新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警察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陈海晴;当前武警院校学员价值观教育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西平;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7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67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