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三层对接”视角的工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8-08-28 10:55
【摘要】: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是以项目教学为主体,围绕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让学生在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三个维度研究CDIO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Abstract]:The mode of CDIO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project teaching, which focuses on the conception,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cultivate their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practice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docking industry, curriculum doc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cking professional posts, the paper studies the orientation of CDIO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作者单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立项课题:地方性高职院校“三层对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办学模式研究(SCG332) 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1年重点课题(ZD1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TB1-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2 徐兵;孙海泉;;CDIO在高职制造类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江帆;张春良;王一军;胡一丹;;机械专业CDIO培养模式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6期

4 吴建设;丁继安;胡世明;;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三层对接”办学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5 顾佩华;李f平;沈民奋;陆小华;范颖晖;;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松;;将CDIO引入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项莉萍;张志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段慧达;刘德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J];才智;2011年32期

4 江帆;张春良;王一军;萧仲敏;喻萍;;CDIO教学柔性化管理策略及其评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傅昭;;“三层对接”:高职学院办学特色的求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谭工;;政府统筹协调下的“校院合作”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1年21期

7 陈祥章;;CDIO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8 张仕斌;;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9 左远志;蒋润花;杨小平;;以创新设计为导向的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左远志;杨晓西;;大学开展能源教育的新视角[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科学;;基于CDIO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的探讨[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邹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辨析[D];西南大学;2011年

3 侯德丽;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崔秀勤;论卢梭自然教育的现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明;建国60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辛萌;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D];山西大学;2011年

7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高潮;虚拟天文台天文教育平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解广夫;中小学实施教劳结合的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海鹏;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3 徐兵;孙海泉;;T-CDIO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江帆;孙骅;胡一丹;庾在海;;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5 江帆;王一军;刘晓初;游思坤;庾在海;;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6 张晨;马树超;;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辨[J];教育与职业;2007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第4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郑秀英;姜广峰;付志峰;;开展专业认证 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2期

3 周玲;;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特征与新发展——2009年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TEE’09)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袁广林;;高等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基于工程本质属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5 陈菲;;浅谈如何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6 傅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7 邢燕;马立荣;;普通高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S3期

8 约翰·德·格瑞伍;从未来学习,培养明日的工程师——论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战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9 李双辰;;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12期

10 罗晖;李伟平;王传云;余红梅;;全球视野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辉;陆筱霞;;韩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概况与启示[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刘文渊;;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张国玲;高建军;陈言俊;刘新;贺业建;李莹;刘健;肖峰;;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需求的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4 王孙禺;;工程教育与国家工业竞争力——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赵韩强;赵树凯;;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覃文洁;程颖;;大学生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樊恭p,

本文编号:2209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09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