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刍议——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29 13:37
【摘要】: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应当在学生发展理论指导下,强化学生本位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取有效的课程实施方略,如采取统一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过程要立足于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参与学习的机会。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tudent development, the public basic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cours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student-oriented curriculum, construct a curriculum structur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adopt an effectiv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f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 is adopted,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based on creating good conditions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providing more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分类号】:G6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克里斯汀·仁;李康;;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2 刘献君;;对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伍运文;适应与超越之间:大学课程的价值选择[J];江苏高教;2003年04期

5 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运军;何学军;;学生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路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张蔚;孙业桓;李俊;丁瑞;郝加虎;吕雄文;程益群;熊自忠;;多学科发展中的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探析[J];安徽医药;2011年10期

3 卢玲;;论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志刚,王昌民;办学思想在高校形成办学特色中的关键作用——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郝朝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个性教育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6 陈晓;;高校要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J];成才之路;2008年16期

7 陈章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姚晓峰;张楚廷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略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殷茵;潘恩洲;;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陈晓松;;试论高校教师队伍的分层建设[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昌;郑万兵;汤文华;余刚;;面向现代工程的建筑设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曾昭皓;李卫东;;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圣祺;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平;出监监狱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红军;高等艺术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阳;毛泽东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唐萌;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D];河南大学;2011年

6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进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河西学院教师教育的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璞;任职教育视野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与育人阵地建设[D];中北大学;2011年

10 黄琼萃;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民选;模块课程:现代课程中的新概念、新形态[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2 刘少雪;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邓光平;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骆四铭;;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高益民;;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王璐;王向旭;;当今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邓涛;孔凡琴;;美国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教育的问题与改革论争[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9 李曼丽;哈佛核心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10 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杨少琳;法国学位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颜建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贺中元;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陶春莉;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兰州大学;2006年

5 陈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张海英;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金玉玲;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邓玲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杨习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繁菊;孙丽姝;;高等艺术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刘卷;;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6期

3 舒立辉;;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1年06期

4 张蕾;;关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公共基础类课程设置分析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张丽;不断完善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999年02期

6 彭湘宁;在全面发展观的指导下设置高职公共基础课程[J];文教资料;2005年33期

7 许峰;刘秋芳;;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J];青春岁月;2010年20期

8 孙太凡;冯世德;;高等农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9 徐晓光;;浅谈高校生物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J];才智;2011年30期

10 彭湘宁;;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大辉;胡丽;;适应畜牧专业特色的VFP教学改革探索[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2 顾海娜;王宝珍;周伟红;刘松艳;;国内外两套大学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王定翔 通讯员 丁春盈;创专业品牌 树实力形象[N];平顶山日报;2011年

2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高科技皇冠上摘取璀璨明珠[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记者 王握文 特约通讯员 汪莹;国防科大理学院紧贴教学科研实践创先争优[N];解放军报;2010年

4 叶萍;开创江苏职教课改新局面[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楠;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丁绚;中瑞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俊杰;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靖;基于区域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小丽;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董海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翠云;共青学院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2年

8 周春燕;江苏省盐城市中职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樊宁;Visual FoxPro上机考试自动阅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1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11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