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试析高校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18-08-31 09:31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注重加强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为此,高校应进一步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意营造宽松开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Abstract]:I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nd backward teaching mod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and pay attention to creating a relaxed, open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编号:10YJA88011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琪,李淑芝;外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2 成信法,朱乔青,李健美,倪金娣,朱冬珍,葛慧芳;中医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张莉;;关于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9年34期

5 扎西伦珠;;小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J];才智;2010年30期

6 刘志平;刘要;;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及语文学科素质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靳丹虹;董丽丹;;浅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长春医学;2008年03期

8 刘奇玲;;改革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定位,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J];成才之路;2010年27期

9 吴小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10 韩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素质教育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杰;吴延林;;军校案例教学误区解析[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艳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苏同福;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6 万凡;创新教育观下的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红霞;论语文教学主体的情感智慧[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宋述玉;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贯彻主体性教学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晓明;平凉地区小学教师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云超;现代远程教育给德育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丽;;浅谈个性化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2 魏四成;;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3期

3 张蕾;文武;张屹;;高校个性化教育体系探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雪黎;;论高职教育中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7年03期

5 陈亚;;论高校创新能力与创新培养[J];文教资料;2007年12期

6 李婵娟;韩洪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3期

7 寿小玉;王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7期

8 杨海航;;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藏教育;2011年02期

9 张志勇;;谈高校综合性实验的创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曾国峰;;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关于高校创新能力与科学发展的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刚;;贵州省高校农机专业开发与创新能力建设[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赵舵;熊成林;冯晓云;;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3 马龙;贾继伟;刘爽;;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玉转;王杨;刘世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与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于冠华;;浅析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李冬;王俊安;;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建议[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7 王志芳;;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金龙;余海涛;;《电机学》课程建设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秦怡;;关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士阁;时风集团创新能力连续两年行业第一[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记者 李健平;完善工作机制 突出项目对接 提高创新能力 强化宣传推介[N];闽东日报;2006年

3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张在新;开放式作文:如何考查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光纤惯导公司总经理 王巍;以原始创新能力立足市场[N];中国航天报;2007年

5 闫庆玲;周鹏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金昌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敬;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十强”新鲜出炉[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普林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N];伊犁日报(汉);2009年

8 阎萍;创新能力 中学教育的大课题[N];山西日报;2002年

9 王喜霖 郝丽梅;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升创新能力[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林布谷;加大科普教育含量 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玉涛;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映霞;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陈n,

本文编号:2214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14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