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共情、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Abstract]:Empathy refers to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that is consistent or similar to an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 or imagined emotions of others. It is an alternative emotional response ability, that is, the 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to focus on other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at recognizes and accepts the views of others and is able to experience the emotions of others. Empat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morality, pro-social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is study, 487 college stud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in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erms of gender and whether or not they are student cadres. 2. Among them,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mensions of empathy "imagination", "empathy concern", "personal pain" and personality "neuroticism" than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scores of student cadres in the dimensions of "extrover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person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student cadres; 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 and dating" and "heterosexual inter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tudent cadres. 2. There were correl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pathy and personality,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pathy and interpersonal distress.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distress. 3. Empathy plays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4. The weight of empathy intermediary model has cross-group identity.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柒文英;;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教育新方法的实践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魏源;;浙江某高校大学生共情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2期
3 刘翠平;许远理;;学校管理者共情能力的作用[J];教书育人;2008年29期
4 黄友生;陈晓燕;;团体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刍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3期
5 仲济民;;学会共情倾听[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32期
6 唐春燕;学校德育工作初探[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满丰;陈文斌;;论共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陈本友;陈晓惠;;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周龙影;论心理咨询中的“人际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2期
10 李艳春;潘孝富;孙鹏;;大学生希望水平对共情能力影响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瑶华;;“间意识”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广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陈力男;;试论高校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4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晶;关梅林;张建新;;共情与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裴俊昌;;煤炭企业人际关系[A];三门峡市第四届自然科学论文集(2002-2004)[C];2004年
7 张炜伟;张景焕;许燕;;男护生人际关系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谢金菊;谷传华;赵海灵;;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廖昌荫;车宏生;余丹;吴小云;;高校学生接纳与人际关系、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梅雄;;浅谈艇员人际关系对船艇安全航行的重要性[A];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经验新技术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攸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颜建斌 攸县司法局局长 邓爱祥;倡导包容和善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N];湖南日报;2009年
2 谭普平;珍惜人缘关系 共建和谐社会[N];开封日报;2009年
3 云南省姚安县龙岗小学 伍家磊;协调人际关系是艺术,不是权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蔡若愚;大楼多了 串门的少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潘虹;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N];吉林日报;2011年
6 长子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人际关系在礼俗与利益博弈中渐变[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袁州区竹亭小学 彭运兰;感恩与和谐[N];宜春日报;2011年
8 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 王辉耀;如何拓展你的人脉关系[N];经理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构建和谐人际关系[N];廊坊日报;2010年
10 孟怀东;人际关系中的小病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康贤;基督教心理学与现代人际关系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爽;征地、撤村建居与农村人际关系变迁[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爱慧;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琳琳;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对人情冷漠现象的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屿;基于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兴慧;大学生共情、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龚宏燕;论语文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理念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建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萍;创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9 管莉;中美文化差异:圈内和圈外的文化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4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9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