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网络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18-10-29 11:46
【摘要】:在"微博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主体、时效性及其内化等,综合运用"圈群"性传播、"意见领袖"引导、"第一时间"原则、媒介素质培养等微博手段,对于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健康发展,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In Weibo's tim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ducate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In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eibo means such as "circle group" sex communication, "opinion leader" guidance, "first time" principle, media quality training and so on are used synthetically around the carrier, subject, timeliness and internaliz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pag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工办;
【基金】: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红色微博’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11sz04yb 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思政类微博’在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20110621145407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蓉生;;论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4期

2 张澍军;论哲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3 罗佳;李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4 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骏;;略论“把关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伯华;李鼐;;当代数字电影的传播形态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6期

3 郝家林;;传播学的概念、视野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李频;要加强编辑学范畴的历史研究[J];编辑学刊;1994年05期

6 郭玉锦;;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明伟;;长幼无间:口头传播与口语社会的社会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邱戈;王小奇;;“修辞”策略与制度化过程——浅析中国传播学学科的形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刘连海;;从5.12汶川地震报道看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恐惧诉求[J];才智;2009年04期

10 王小娟;;图书娱乐化现象辨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公共领域的理论视角[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3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崔保国;;理解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的展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曹璐;;从更宽广的视角看中日传播学交流——回眸、思考与前瞻[A];2005东北亚传播学国际研讨会——东北亚的文化交流论文或提要集[C];2005年

7 王军;曹宇;肖畅;;设计艺术传播的可持续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石月平;;试析信息传播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以浙江省海宁市两起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志海;;试论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与媒体关系——行政传播学视角[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董建涛;龙朝双;毕兴全;林红玉;;大众媒介的公共政策传播功能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4 周葆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华明;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赵路平;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公众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慧;微博客现象的传播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霞;网络报道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形象呈现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汪梨;影视植入式广告之审美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7 王冬梅;大众传播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樊敏生;基于电子书的小学语文阅读学生学匀效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惠芬;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志媛;新时期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对策[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尤尔根·哈贝马斯,刘慧儒;《时代》周报:兽性与人性—— 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J];读书;1999年09期

2 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年03期

3 郑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7年

2 ;[N];人民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7期

2 林正;;浅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3 徐振祥;;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大学生精神支柱[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8期

4 莫光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03期

5 杨卫平;黄馨馨;朱效传;;初探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6期

6 赵颖涛;水志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0期

7 计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析[J];华章;2011年13期

8 杜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李芳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6期

10 寇咏梅;;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营歌;;井冈山斗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康钦;;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新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思路探索[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华松;;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晓谷;;稳定安全工作是学院的生命线[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田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教师交流的有效推进[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6 李霄冰;;充分利用桂林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教育新模式[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应向地质类高校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专报之五[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8 母天学;;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力基础[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为鄂;刘玉玲;冯萍;张晓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机把握与方法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晶、特约记者 梁炜;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塑时代新人[N];湖北日报;2005年

2 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刘志坚;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3 潘子彦 王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张力架构[N];光明日报;2006年

4 高勇卫;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松懈[N];邯郸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兆栋;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N];武威日报;2009年

6 十六局集团宣传部 向际华;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7 记者 杨贵彪;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张掖日报;2005年

8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9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红伟;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立山;中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西凌;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4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利群;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胡宇南;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栗宗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邵晓红;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东艳;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7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97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