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文化全球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20:04
【摘要】:本文围绕文化全球化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及文化全球化对高校德育影响的对策研究两大方面展开讨论,对文化全球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on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on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on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锦宏;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1期

2 樊浩;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与生态发展——中国伦理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娃;;从倡导普世价值到倡导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文明对话的努力[J];国际观察;2013年02期

2 梁刚;;生态文明视域中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程福干;;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生态对话”构想[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潘艳纯,夏渝林,孟宏亮;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教育[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5 张玉洲;;全球化与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3期

6 闫洁;;建构生态型经济伦理观的路径探析[J];南方论刊;2010年03期

7 丁锦宏;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1期

8 林楠;全球化视域下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及现代教化[J];探索;2005年03期

9 辛桂琴;全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翔;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栾忠恒;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D];新疆大学;2007年

3 罗晓娟;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提秀雷;学校道德教育核心价值及其教育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姗;21世纪初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新进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状况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刘飞飞;高校道德教育危机及其消解[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A.威尔森;美国道德教育危机的教训[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樊建新,杨宗元,王群瑛;面向21世纪的人才的品德培养──中英国际学术交流述评[J];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05期

3 樊浩;“文化理解”与价值冲突[J];学海;2001年01期

4 樊浩;当代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樊浩;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与生态发展——中国伦理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06期

6 樊浩;价值冲突中伦理建构的生态观[J];哲学研究;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仁;民主主义社会的学校道德教育——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易连云;儒家文化与世纪之交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侠;学校道德教育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原因浅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张鸿燕;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易穗玲;关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年06期

6 孙义清;学校道德教育原则的嬗递与义利关系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7 蓝维;《学校道德教育原理》评介[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9 郑航;走向中西融会──《学校道德教育原理》评介[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10 尹霞;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及对策[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邵;;学校道德教育困惑的几点创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姚林辉;;初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切入点[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何祥林;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建峰(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5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师艳荣;警惕安倍将日本学校道德教育引入歧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苏军;让心田充满慈善的阳光[N];文汇报;2003年

7 张德臣 李春英 王岩;发挥网络优势 强化德育建设[N];吉林日报;2006年

8 马勤学;论“八荣八耻”与学校道德教育[N];陇南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霞;学校道德教育的班级环境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慧;大众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付霞;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赵福琼;论惩罚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6 熊宁佳;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美英;中华传统道德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谢桂新;学校道德教育中陶冶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17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17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