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1-09 20:12
【摘要】: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开展重点专业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凸显高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基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践,从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着手,对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策略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意在探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Abstract]:Specialty is the carrier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e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poi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specialty,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specialt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
【分类号】:G64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志明;邓斐今;周锋;宋少沪;郭长刚;;对学科、专业和课程及其在高校发展中作用的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1期

2 杨新海;徐宗宁;付保川;张兄武;;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6期

3 马云阔;孙浩;赵继锋;;关于高等院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7年05期

4 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17期

5 宋毅;蒋达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Z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辉;;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吴文辉;;论高校工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邢邦圣;汪为春;;高职院校创建特色专业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邢邦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颖;张宏科;陈后金;张有根;刘云;;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李晓峰;周宁;李玉柏;马立香;王琳;;建设特色专业与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李中年;宋仲康;陈艳三;吴细秀;;论专业特色点建设与发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周丽霞;王殿生;门福殿;闫向宏;方建会;姚海田;;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1期

9 徐贤;赵俊霞;吴正平;;提高质量,凝练特色,推进学校品牌战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1期

10 罗文华;罗平;;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应厘清的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玉霞;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陈静;市场经济下高校专业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吕琳;地方行业型高等理工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真真;;走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3期

2 周川;“专业”散论[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3 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4 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月桥;对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秦正修;运用机制治校的几点探索[J];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邹亨龙;高等学校运行机制亟待市场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王英英,魏燕;浅谈在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徐金寿,何志祥;把握现状是基础 改革成败在机制——对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见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6 陈逸萍;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七大机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杨凌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新探[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桂胜;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形势及相关机制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06期

9 林平;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江苏高教;2002年06期

10 叶美萍;新时期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道鸣;苏咏梅;肖化;张军朋;;内地与香港科学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孙华;;论当前大学公共危机的发育机制[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尔林;;学术评价与学术创新[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悦;李炎锋;胡玉转;;高校奖学金、助学金与贷学金制度创新机制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周朝成;;面向自主创新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建业;;“以常态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研修,促进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一种基于校本的研修制度的实验介绍[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完善高校就业工作机制[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尤波;许家忠;贾德利;于平;孔祥冰;;配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械类专业发展建设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9 阎元红;王玉英;;科学教育专业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海芬;;中国大学发展生命机制透析[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杰 张晨 李丹;激励长期从教 支持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马陆亭;社会需求与教育理念: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曾维伦;科技创新为特色专业发展提供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陈强 魏雷东;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赵凤平邋本报记者 于洪全;推进教育公平需要扎实的行动[N];大连日报;2007年

6 ;西南大学:强化专业训练 注重师农互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军法;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8 齐齐哈尔大学历史系主任 周彦;在社会中磨砺 在实践中求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孙波邋本报记者 凌翔;特色是发展的生命线[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沈祖芸 金志明;以“特色牌”锻造“国家队”[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骥;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何超;大学战略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玲;基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2 袁俊辉;我国高等教育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慧敏;职业教育学硕士导师专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洪秀;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增辉;高校知识管理中共享机制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袁晓杰;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机制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芳;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职业倦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玉芳;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均衡机制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9 陈道龙;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晓铭;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21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21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