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校企联合培养工科学生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18 03:49
【摘要】: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科学生,是普通高校实行工程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科学生,需要专业或专业群与合作企业协同对可用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和配置。围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培养,分析了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的可行性、制度设计和实施路径。在试点工作中,把实践教学部署在企业现场,并结合CDIO大纲和企业培训大纲以指导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映射工程实践。
[Abstract]: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engineering students jointly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train engineering students jointl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need to integrate and configure the available teaching resources in coope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the feasibility,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eveloping deep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In the pilot work,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arranged on the site of the enterpris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DIO outline and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outline to guid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o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can be mapped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s much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
【基金】: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08041,yb09038) 中国高教学会重点项目(2010YHEZ007)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垂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大超;程奕鸣;黄云明;朱慧婷;;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孙平;;“双师型”工程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发展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黄俊伟,秦祖泽 ,彭晓;工程教育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乌托邦[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4期

4 郝超;从高职学制改革谈教育体系的完善[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5 孙平;;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目标及发展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中平;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周庚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鉴定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瑜;大学普通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兼论学分制与教学资源配置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2 顾建民;发达国家工程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3 万柏坤,李清,杨春梅,丁北生;Team Work: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好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郭冬生;我国工程本科课程改革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元元;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与MIT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孔垂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洪源渤,衣晓青;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最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孔寒冰,邹晓东,王沛民;工程教育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初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9 李运华,范悦,沈颂华;递进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秋萍,刘标;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J];安徽科技;2003年03期

2 蔡向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姜秀敏;张荫旺;;坚持校企合作 引进社会资金[J];高校后勤研究;2005年04期

4 李柯;;校企合作模式与绩效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媚莎;;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困境与解决办法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黄志荣;;学分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2期

7 赵志华;宋海生;;校企合作培养信息化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8 张建云;呙于明;计成;李柯平;;校企股份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4期

9 刘引涛;;浅析校企合作中实训环节的规范[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1期

10 孙雷;;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山;罗长坤;;校企科技合作模式研究进展概述[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2 ;借助校企合作 构筑创新服务体系[N];经济视点报;2009年

3 记者 冯骏;石大与天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N];兵团日报(汉);2010年

4 通讯员 易果 瞿晓华;校企合作共创新型工业[N];团结报;2010年

5 驻昆山首席记者 姚喜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N];苏州日报;2011年

6 岳娟红;太原理工大学校企合作项目对接[N];太原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吴洪;校企合作,巧解企业研发人才瓶颈[N];福建日报;2009年

8 记者 姚颖盈;校市相融校企合作你兴我荣[N];柳州日报;2011年

9 全国人大代表 华旗资讯集团总裁 冯军;把“校企合作”进行到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记者 周卫东 通讯员 童吉根 罗盘军;湖北汽车钢板弹簧厂校企合作喜获“五大提高”[N];黄冈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向河;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柏晶;校企合作举办高等学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杏;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及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胡玲琳;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周蕊;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程志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85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85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