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5-29 22:56
【摘要】:胡锦涛发出青年大学生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寄语,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强调实践性、群众性,重视知行合一;要重视培养青年学生的人民感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五景;;“泛政治化”“去政治化”抑或“中性化”——对政治与教育关系的再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胡弼成;杨维;李姝辄;;论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5期

3 蔡辰梅;殷建秋;;论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2期

4 罗云;胡平;;从经济关照到政治回应——基于流动人口对城市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0期

5 员艳萍;;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16期

6 李娟;龙耀;;徘徊在“成年”与“未成年”之间——中国大学生社会资助问题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秦剑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瞳山;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哲;艰难的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海峰;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关莹;我国当代大学领导体制下党委书记角色探析[D];东北大学;2009年

5 陆海棠;知识人与政治人:大学教师角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海燕;1927-1937年间江苏小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小英;论教师幸福[D];宁波大学;2008年

8 章维慧;从观念意识到社会空间[D];苏州大学;2009年

9 苟巧丽;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刘青;大学教授分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伟;社会、家庭参与高校育人的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1994年04期

2 周甜;社会实践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Z2期

3 王连臣;高校育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4 向来生,诸葛福民,郭加书;高校育人环境分析与优化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12期

5 高志刚,于晓丽;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化高校育人环境[J];泰安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黄宪伟;坚持政治文明建设 优化高校育人环境[J];成人教育;2004年10期

7 马雯tD;;国防教育在高校育人功能中的作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1期

8 王树岩;;论高校育人核心队伍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朱永忠;论宿舍管理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10 张圻海;心理育人——高校育人新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题[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林其天;;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档的现实意义及其历史定位[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3 ;序[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施钢;;社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研究[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周烈;;关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考[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6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7 林志成;;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世界观的审视与纠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8 麻星甫;;杨秀峰师范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郭笙;;重视师范教育 改革师范教育——简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朱国政;王林义;;借鉴行知理论 改革师范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懋元;简评《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N];光明日报;2008年

2 孟令权;成功学是高校育人的现实需要[N];吉林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杨帆 实习生 徐媛;重庆高校育人实践经验引起全国教育界热议[N];重庆日报;2011年

4 本报通讯员 何源、赵宗兴;高招专业设置:凸显高校育人理念[N];光明日报;2003年

5 刘金松;北大清华盟约有细则高校育人或现“颠覆性变革”[N];经济观察报;2011年

6 李开富;创建高校育人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04年

7 记者 丁林;加强高校综合治理 优化高校育人环境[N];江西日报;2001年

8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本文执笔 梅岩 段新文;高校育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N];青海日报;2009年

9 记者  计琳;“慈善爱心屋”温暖贫困学子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版撰文 易鑫;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翠飞;古代书院的大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云飞;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教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裕彬;HRD视角下我国高校育人机制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4 谭曙光;古代书院教学的人文特质及其现实意义[D];中南大学;2005年

5 吴志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人本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闫红丽;实践取向的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闻忠禧;构建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方略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常馨毓;大学生科学民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方法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段君莉;大学生道德修身教育初探——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陆萍;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8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