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于“人的发展”视角的探索
[Abstract]:The process of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priority reserve of human resources. " 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is always a question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future today and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that are close to the desired goals. And stand in the future to design our action procedures for tod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At present, the trend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need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the growing pressure of employment have put forward many new requirements for universities. What kind of response should be made to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e think that the university can only abandon the local repair idea of treating headache and foot, and pu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文利;;高等教育之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还是能力筛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2 欧阳敏;王建中;;大学生发展任务的探究及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10期
3 于海;钟晓华;;2006-2007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洪英;朱传耿;;基于城乡互动的淮安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4 李艳;陈瑛;王晖;;发展极理论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罗本琦;;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邱耕田;;生存问题与低代价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梁波;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机制分析[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9 王妍;;论环境伦理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0 邓万春;;发展的价值目标批判及新趋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林木西;崔万田;;关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马宗保;;近现代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及其原因——兼与晋商、徽商的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唐鸣;;西方发展观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示[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罗文东;;科学发展观中的人道主义精神[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贤鑫;;“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弗朗索瓦·佩鲁的人的价值理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小平;京石高速公路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孔黎明;产业集聚理论在济源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邵丽丽;冯博;;大学生发展辅导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Z1期
2 周润宇;;教务处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3 王涛;;大学生和谐人格发展及培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2期
4 汤学俊;;试论PISA对大学生评价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5期
5 姜兵;许梅;;扩招后的高校学风调查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全宏艳;陈四兰;;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双重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倪伟光;;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的思考与现实意义[J];才智;2008年15期
8 贺守富;;试论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9 李曙光;郑艳;;网络论坛交际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9期
10 杨国;;大学生读书情况与素质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涛;;民办高校产权:分析框架的初步建构及应用[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杨学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田舒黎;;网络——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托[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章颖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产业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曾美玲;;“两课”扬长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6 贺尊;;文凭信号: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张力[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以科研 促发展 铸名师 创名校——平度师范学校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情况介绍[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01年
8 Khunying Suchada Kiranandana;;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大学(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马喜亭;;大学生发展辅导工作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芳;;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帆波 石尧;更新理念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王梦敏 通讯员 严寅春;西藏民院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N];西藏日报;2009年
3 魏冬;勇挑育人使命 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N];西藏日报;2008年
4 记者李敏 通讯员叶楠楠;为国际化办学提供保障[N];汕头日报;2009年
5 ;突破传统办学模式 创办特色独立学院[N];大连日报;2005年
6 王彬;信息学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确定十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五大专业群[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7 陈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郭炳德;构建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双向培训”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汪伟;塑育人品牌 建和谐校园[N];天津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呼布庆;韦亚力到河套大学调研[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5 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黄琼萃;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永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姜馨蓓;大学生兼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兰天;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小琴;大学生个人奋斗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尚明翠;大学生幸福教育:内涵、因素及路径[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8 冯琦翔;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轶璐;大学生需要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朱广娇;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488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88333.html